目前分類:禾園教學與保育 (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圖 禾園嬰幼兒學校



同學~~你也一起看嘛!







同學~~氣質!氣質!!不要笑的太誇張啦!!







ㄟㄟ~同學你超線了啦!!男生是在那邊ㄟ







不會吧!!現在流行玩積木前也要禱告嗎?







喔~傑克~這魔術也太神奇了吧!!







我答對了嗎?這是耳朵!








老師這個我會~選我選我!!(同學:不會吧!這個你都會)



不會吧~連美女吃蛋糕都要拍喔!!這樣沒辦法補妝ㄟ





今天我生日~超開心








不是我自我感覺良好喔~~因為左看右看都覺得自己超美啦!!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圖 禾園嬰幼兒學校


  


看得出來我們是表演油條嗎??




這群油條真的很盡責喔~都不太敢亂動




  


早餐店體驗營




  


體驗營結束囉~~謝謝老闆娘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孩子出生後接觸的第一個社會是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 任啟蒙 老師是他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無論男孩女孩,3歲前都是靠母親在成長。但是過了3歲,男孩的養育就要慢慢偏向父親傾斜。


然而在孩子3歲以前,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視的。父親對孩子的價值觀的確認、個性的均衡發展以及身份的確認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2歲前孩子需要對愛確認


很多父親覺得自己笨手笨腳,不細心也沒有耐心所以對3歲以前的寶寶接觸比較少,甚至認為3歲前的教育完全是媽媽的事情。專家指出,這是目前絕大多數年輕的爸爸認識的誤區。


2歲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孩子通過對外界訊息的收集判斷個人的存在價值以及他是否可以相信自己和他人,如果他在與父母生活的過程中不斷的確認我是可愛的,他的任何需要幫助和關注的時候都能得到積極的回應,同時確認我是有價值的爸爸媽媽很愛我,我可以愛自己,也可以愛別人


在這個安全感建立的過程中,如果父母雙方或者其中的一方給孩子的反應是不積極的,漫不經心的,那麼孩子收集到的信息會是我不重要,我沒有價值,爸爸媽媽不愛我,我一無是處是討人嫌的,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孩子沒有自信心,很難相信周圍的人


因此,孩子的對愛的確認以及安全感是來自父母雙方的,如果孩子對愛的確認只從母親那裡來,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很難完全。因此在孩子3歲之前,同樣需要父親的關注和積極的參與養育。


與父母相處均衡個性發展


通常來說,男人的個性中比較多敢於冒險和探索外界的勇氣和信心,女人會偏保守和小心。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經常和媽媽呆在一起的孩子,個性比較敏感,對新環境的適應時間比較長。


相反,如果和爸爸互動比較多的孩子,則會比較勇敢,喜歡探索新事物,個性上會更加的獨立和自信。


在孩子在3歲以前,是孩子對他所生存的環境的認知能力,體能,社交,語言,個性等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父親的角色將對孩子後天的能力和性格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男孩需以父親為模仿對象


2歲半左右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性別有意識,即明白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這對家裡有男寶寶的父親尤為重要。當男孩子確認自己的性別後,他開始尋找這個性別的模仿對象。在一個家庭裡,這個角色當然是自己的父親。


這個時期父親對男孩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他將會模仿父親的所有行為來確認自己的性別身份,但是如果這個時期孩子接觸不到父親或者很少有機會接觸父親,那麼在家裡的角色模仿對象就會轉向媽媽,所以為什麼我們會發現身邊有些男人散發女孩子的秀氣,這與孩子從小建立的成長模仿對像有一定關係。


女孩與父親關係影響未來擇偶條件


男孩需要一個男性的偶像,而對於女孩來說,則需要一個男性來欣賞。女孩子和從小和父親的關係也會影響到他成年以後和其他男人的關係,包括男朋友或者未來的老公,不然怎麼會有人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也許這是一句玩笑話,但從另一個觀點看,父親的親密關係在在影響影響女孩未來擇偶的條件。


總之,父母共同陪伴孩子成長與教育的過程都是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的表現及未來擇偶的條件喔!不可不注意~~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洪淑娟


 


要讓孩子學會掌控情緒,父母一定要先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易怒、暴躁、難以溝通,全都是自己教出來的,因為我們就是孩子的最佳學習樣板。


 


其實教育應該是要教孩子成為一個圓滿的人,並非只教智育。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任何知識都可搜尋得到,唯有人品、健康與情緒的管控,需要大力培養和維持,所以孩子的情緒控管能力,反而是在教育中需要加強的一環。懂得管理情緒的人,將來不論是在職場或是婚姻上,都比較不容易擦槍走火。看看現在荒腔走板的社會新聞,情緒失控的媽媽帶稚子燒炭自殺、孩子要不到錢就砍傷老爸、男子不滿女友要求分手就潑硫酸讓女友毀容……社會版面上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新聞,其實都和情緒控管能力有關。尤其是整天在家帶孩子的家庭主婦,如果再遇上一個不體諒太太辛苦的老公,不抓狂才怪!


 


在教養的過程裡,難免有被孩子惹惱到抓狂的時候,但每次情緒到臨界點時,記得讓自己深吸一口氣、微笑,把即將排山倒海而來的壞情緒壓下。因為影響孩子個性最大的因素就是父母的情緒。父母如果是易怒、暴力、挑剔的,孩子就會叛逆、難以控制。所以,要培養孩子的情緒管控能力,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亂發脾氣、動不動破口大罵,孩子只會依樣畫葫蘆,變成一個EQ不夠高的孩子。


 


可惜,很多父母無法即時領悟這個道理。這裡也提供幾個管控情緒的經驗法則,供大家參考:


一、學會話出口前,先在腦中、口裡反芻一下


二、孩子的情緒風暴來臨前,先和孩子談談,引導他把壞情緒宣洩出來


三、少用責罵、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避免衝動說出:「給我閉嘴」這類情緒用語。蘇聯教育思想家馬可連柯說過:「心平氣和、認真和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教育應有的外部表現,而不是專橫、憤怒、叫喊和懇求。」不尊重的溝通方式,只會讓親子關係愈來愈對立,也只會造就孩子用情緒解決問題。


四、父母要培養清淨的力量。父母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對孩子其實有深遠的影響力。以禪的角度來看,父母若在身心靈的修養上有清淨的起心動念,自然也能傳遞給孩子正向的能量。


五、用幽默化解尷尬。當親子關係緊張時,不妨幽默一下,所有的不快都能瞬間化解。


六、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有自信的孩子,在面對他人的惡意攻擊時仍能沉穩以對,而且也會比較有抗壓性。


 


所以,要讓孩子聽話,自己也要有耐心聽孩子說話,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更廣義的來看,情緒管理和抗壓性有絕妙的相對性。情緒控管不好的孩子,脾氣自然不好;脾氣不好的孩子一碰到壓力,當然就無法抵擋,遍體鱗傷。因此,親子之間一起建立紓壓的管道,也是提升EQ的好方法。例如:一起打球、慢跑、騎腳踏車,或是一起畫畫、看電影、吃頓大餐等等。附帶收獲是孩子絕對不會「宅」!像這些設計得當、適合孩子的放鬆技巧,早早學會,對他們未來的抗壓能力就會有所幫助。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寒冷的冬天是關懷的季節,為了讓孩子們也能體驗助人的感受,盡自己一份小小心力,學校蘋果班發起了「寒冬送暖捐發票」活動,由小朋友各自從自己家中帶發票到校,並由老師親自帶孩子到鄰近便利商店捐發票,培養孩子喜歡助人、習慣助人,讓這個社會更溫馨!



這次活動~孩子們超開心的喔!回來後也都童言童語的分享"老師帶我們去捐發票給沒有圍巾.衣服的人,讓他們可以不怕冷"."下次我們還要再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聽到孩子的分享真的很感動~雖然孩子們的能力有限,但相信從這次活動中,孩子能更體會到幫助人比被幫助還快樂喔!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禾園嬰幼兒學校 編修


其實性教育應從出生後的嬰兒開始進行,因為不論是嬰兒的衣著或是對嬰兒行為的要求等,都是性教育中的一環。性身份在3歲前已經確立,到3歲之後,隨著語言技能的發育、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情感的日趨複雜化﹐孩子在家庭和周圍世界裏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性身份。


嬰兒有性意識嗎?


  仔細觀察會發現,幾個月大的男嬰會在哺乳的時候出現陰莖的自發性勃起﹐隨著吮吸頻率的增快,嬰兒面色漲紅,全身肌肉有節律地收縮,隨之出現一種滿足後鬆弛,女嬰也有類似的陰道分泌液增多和陰道節律性收縮,整個過程類似於成年人的性興奮過程。至於七八個月的嬰兒摸弄生殖器,做一些夾腿的動作﹐則更是司空見慣的事,也因此性意識早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發展。


幼兒有沒有性體驗?


  舉例來說,曾有家長反映過,他女兒今年4歲,她總是喜歡用自己的陰部與床頭或別的類似物體摩擦,在摩擦之後常常臉色漲紅,眼光發直。難道一個4歲的小女孩也有性慾嗎﹖類似情況也曾在其他家庭發生。其實兒童的性遊戲不同於成人的性慾,兒童可接受外界的性資訊或性刺激,但不能在內心深處理解它和意識它。兒童的性遊戲多數以非性慾為目的,如娛樂和交友等。因此,對兒童的性遊戲既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過分誇大,要立足於教育,輔助孩子順利發育成長。


正確引導孩子渡過三歲性蕾期


  3歲左右的孩子﹐處於一個性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心理學上稱為性蕾期。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教育不當﹐可使孩子的性心理發展受到挫折﹐產生較為深遠的負面影響。在性蕾期﹐幼兒的性心理可有以下幾個特點﹕


性好奇:


當孩子開始意識到有男女性別的不同之後,可能會產生好奇心,很想看看異性的生殖器到底是怎麼樣的。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行為,不應該打罵孩子,否則女孩容易因此產生性罪惡的觀念,成年後易出現性冷淡,男孩會產生逆反心理,成年後容易出現窺陰癖


性驕傲:


當男孩發現自己有一個小雞雞而女孩沒有時,有些男孩會有意在大人面前炫耀,如在親友面前把小便射得高高的,以顯示自己有個小雞雞而驕傲。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也不應打罵,可平靜而自然地提醒孩子不要當眾小便。如果處理不當,孩子的逆反心理壓抑下來,成年後易出現露陰癖


幼兒手淫:


3歲左右的孩子往往開始對自己的生殖器產生很大的興趣,並可從玩弄生殖器中獲得快感,造成手淫習慣。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不良習慣,既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打罵指責。這樣做,往往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容易使孩子因心理受打擊而產生性罪惡觀念,成年後陽痿或性冷淡往往與此有關。


性別認同混亂:


3歲左右的孩子,父母應明確告訴男孩,長大後會像爸爸一樣是男人,告訴女孩﹐長大後會像媽媽一樣是女人。切忌按照自己的願望,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樣,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樣,否則可能使孩子出現性別認同混亂,成年後出現同性戀、異裝癖、易性癖。


如何對待孩子的性活動?


  孩子的性活動是無意識的、不穩定的,甚至是盲目的,父母應採取恰當的方式輔助孩子,以下是我們的建議:


    不要讓孩子和父母同睡一床,以避免因父母在睡眠中無意觸碰到孩子的性興奮區而誘發孩子的性感覺。


    應豐富孩子的活動,使之多樣化、趣味化。培養孩子的多樣愛好,使孩子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他所感興趣的活動上,如:繪畫、玩智力遊戲等。


    盡量減少環境中誘發性活動的刺激,父母自己行為需檢點,孩子的內衣內褲應寬鬆些,不要讓孩子從事有可能刺激性感區的刺激,如爬樹、抱枕頭等。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適當地傳授一些性的常識,在平時談話中多加引導,可運用故事、比喻..等方式,來敘述生育、戀愛等方面的現象。


    當父母發現孩子與孩子之間有互相觀看、相互觸摸等性遊戲時,應及時加以阻止,但要注意方法,不要訓斥﹑打罵,而要敘述道理,正確引導。


    如果孩子確實克服不了這些不良習慣,影響了正常生活,父母應與醫生聯繫﹐共同找到根源,消除隱患。


  當孩子提出性問題時,父母應因勢利導,做到以下幾點﹕


    當孩子提出性問題時,應輕描淡寫地回答,不要欺騙或不好意思,不要有神秘感。因為孩子的性提問往往是漫不經心的,並沒有怎樣深思熟慮,更沒有什麼惡意想法,父母應當自然坦誠地回答問題。父母的窘迫與羞怯,只會加重孩子的好奇心,使之對於所提的問題耿耿於懷,牢記在心。


    應用科學名詞解釋男女的生殖器,並告訴孩子如何保護它,不能隨便玩弄。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要超過孩子的好奇範圍和理解能力,就具體問題回答﹐不要過深過細,應當通俗易懂,充滿自信。


    回答問題時,應堅決果斷、簡潔明瞭,在語氣中表現出權威的、結論性的含義,不要引申也不宜鼓勵孩子引發聯想。


  總之,在回答孩子的性問題時,父母在語言和表情上應做到恰到好處、自然大方。


為什麼不要將孩子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


  從性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講,三歲前的環境、撫養方式、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性別心理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果父母給男孩著女裝,按女孩來撫養,很容易導致男孩把自己看作與周圍女孩一樣的人,在表情舉止及打扮上,他就會努力模仿女孩,成為女性化男孩。許多性心理的病態正是由此誘發的。一些青年男女長大之後仍然愛穿異性的衣服、追求異性的打扮,以至不能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在變態心理學中叫異裝癖。另一些男女性成熟之後,不僅沒有萌發對異性的愛慕,反而愛慕與自己同性別的人,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同性戀。總之,身體方面的性別和心理方面的性別並非必然重合,在特殊條件下,甚至可能是相反的。


  父母千萬不要出於個人的心願而無視自然的事實,不要人為地為孩子選擇性別,不要把孩子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應尊重孩子的性別,按照孩子的身體性別的要求來培養孩子,使孩子的性心理健康發展,否則容易貽誤孩子,後果不堪設想。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育兒生活


6個月前的寶寶到底可不可以帶出門呢?小兒科醫師認為,因為6個月前的寶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還在發展階段,外在環境的溫度、溼度、空氣、細菌、灰塵等因素都可能會造成寶寶的不適感,加上所需的睡眠時間長,並不適合較長時間的出遊。


事實上,不帶寶寶出門的確可以省去爸比媽咪的麻煩,但卻減少寶寶學習、適應外在環境的機會,間接地也減少父母本身和社會、朋友的互動,醫師建議帶寶寶出門可以由近而遠,玩的方式可以循序漸進;配合寶寶的不同年齡,以下提供詳細的資訊:


5階段寶寶~認識美麗世界


滿月期


發展特徵:


寶寶已經會抓著放到手中的物體,且雙手經常呈握拳姿勢;當有東西掃過臉部時,寶寶會反射性地眨眼睛。


外出建議


1.此期寶寶因免疫系統尚未完臻,盡量還是待在家裡避免外出。


2.新生baby需要充足睡眠,吃飽睡、睡飽吃才可以正常發育。


3.此期baby的抵抗力弱,外在環境的髒污病菌容易造成感染。


出生12個月


發展特徵:


放東西在寶寶的手掌時,會出現強烈抓握的反射動作,且已能稍稍控制手腳動作;頸部支撐頭部的控制能力增加,當受驚時會弓起背且揮動手腳。   


外出建議


1.寶寶已經可以被帶出門囉;但最好從簡單的外出散步、做日光浴、接觸外界的空氣等靜態活動開始踏出第一步。


2.爸比媽咪帶寶寶活動的範圍應以住家附近為主,不宜過遠。


3.慢慢帶著寶寶接觸外界,也正助其打開寬闊的視野呢!


出生36個月


發展特徵


此期寶寶的頭部控制力增強,喜歡直立的姿勢;頭與頸的動作更多變化,踢腿顯得更有力氣。抱著寶寶不必再擔心沒有支撐力的頭部會下墜,且頭部也漸漸地可朝各種方向轉動。


外出建議


1.帶寶寶外出不要超過34個小時。


2.此期寶寶容易疲倦,爸比媽咪不要帶著長時間外出。


2.由於公共場所易傳染各種疾病且空氣污染嚴重,故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出生712個月


發展特徵


從爬行到穩坐,寶寶已經可以扶著椅背撐住身體;喜歡以直立姿勢與外界互動,爬行能力強且能到處移動。12個月寶寶有站立、蹲下等更好的肢體控制,或牽著大人、推著小車行走。


外出建議


1.帶寶寶外出時間可以拉長,但乘車時間以1小時以內為佳。


2.爸比媽咪若帶寶寶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則應選擇有背式的座椅。


3.寶寶已可搭乘汽座到遠處;但時間仍不宜太長,以免寶寶疲累。


4.因寶寶的肌膚細緻柔嫩,避免長時間照射太陽。


1歲以後


發展特徵


寶寶1歲後的感官反應很直接,只要接觸喜歡的人事物會感覺開心;爸比媽咪可依照此原則安排旅行,適度地讓寶寶與外界產生良好互動,全家人沉浸在愉悅的氛圍中。


外出建議


1.此期寶寶可出遠門及外宿活動,適合安排全家外宿出遊的活動。


2.雖然可帶寶寶出遠門,但勿過於長途且交通工具以時間性短、換車少的選擇較佳。


3.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火車、飛機),應先劃好位避免寶寶等待。


4.出門外宿的就寢與在家就寢時間要一致,以免寶寶睡眠不足。


帶寶寶出門4好處


張凱琳醫師表示,旅遊中許多嬰幼兒用品(如奶粉、紙尿布、濕紙巾)的需求皆可在便利商店購得,且公共場合也多設有育嬰室或親子廁所,並沒有爸比媽咪想像中的麻煩。而且戶外活動可以刺激寶寶多處發展,更有下列好處:


1.培養獨立個性


現代媽咪容易過度保護孩子,避免寶寶遭受環境刺激就成天不出門。當寶寶對其他事物的接觸過少,會有嚴重的分離焦慮;一旦看不到媽咪就容易哭鬧不休、怕生。


建議


適時帶寶寶出去走動並接觸人群,有其必要性;當寶寶接觸更多新事物,自然能培養獨立的個性減少依賴。


2.發展健全身心


許多爸比媽咪嫌外在環境髒亂,不讓寶寶到處趴趴走,只能在幾個塑膠墊所構成的小面積上爬行;或是以書籍、電視等媒介來充當保母。沒有充足地刺激發展,寶寶的肌力發展弱也就不喜歡走路,甚至影響到手部的精細動作。


建議


從事戶外活動可以刺激寶寶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並運用各種感官功能認識更寬廣的環境;在戶外玩耍的過程中,讓寶寶能盡情的跑跳、舒展筋骨,對關節、肌肉的鍛鍊很有幫助。戶外活動會讓寶寶盡情放鬆、維持愉快情緒,適度的體能活動使得胃口變好、易入睡,身體自然健康。


~小叮嚀~


爸比媽咪若帶大寶寶出遊,可鼓勵其將小腳碰觸草地、沙地、石子地等各種環境;透過腳底的觸覺刺激,對腦部及神經發育很有幫助;若是擔心有寄生蟲或小生物就穿鞋子走,不必勉強打赤腳。


3.增進認知、區辨能力


寶寶對「味道」不是香臭之分,而是熟悉與不熟悉的區別;寶寶會將安全感和氣味連結,故聞到媽咪或自己熟悉的味道,就會湧現安全感。此外,當寶寶長到23個月就能聽聲辨位,藉著頭部轉動追蹤聲音的來源。


建議


爸比媽咪帶寶寶出遊,可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氣味,並熟悉各種不同環境所帶來的認知概念;藉由蟬鳴鳥叫、車子的喇叭聲等不同的聽覺刺激,強化不同聲音的區辨能力,尋找出聲源。


4.促進學習動機


現代小家庭的孩子少,寶寶通常沒有玩伴一起遊戲和學習互動。而且每天待在家中,一成不變的環境也讓寶寶少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建議


帶著寶寶出遊就能增加與其他寶寶接觸的機會,透過模仿和互動對成長發展會有不錯的幫助。而旅程中寶寶面對各種不同情境,也能增加其學習的興趣和機會。


寶寶,請記得這些回憶


事實上,寶寶的情緒記憶約於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但真正要將記憶內容保留在頭腦中,一般要3歲以後較有可能;3歲前的寶寶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並無任何的目的和意圖,凡是感興趣、印象鮮明的事物就容易記住。


當然,寶寶腦中的記憶內容保存時間長短是受到4種因素影響:


1.記憶物件的特點:引起寶寶興趣且形象生動鮮明的物件,在腦中保存較長。


2.對記憶物件的感知程度:對物件了解的越清楚、越仔細、越完整,在腦中保存較長


3.對事物的理解程度:出遊帶寶寶到一些形象鮮明、主題式的樂園,因理解較深就可加長記憶。


4.積極的情緒狀態:積極的情緒狀態會引起寶寶積極體驗事物,藉由觸覺來加深記憶。


出門前的準備


1歲以下寶寶的年紀較小,無法負荷長時間的遊玩;倘若時間過長,將導致寶寶因疲累產生哭鬧情形,讓原本快樂的全家出遊轉變成不愉快的收場。


1.掌控時間長短


爸比媽咪要考量到孩子的體力,尤其3歲以下的寶寶年紀較小,無法負荷長時間玩耍,會因疲累而產生哭鬧。若是長距離遊玩(如動物園或兒童育樂中心),待在這些場所的時間約12小時即可。


2.出遊時間計畫


爸比媽咪擬定出遊計畫時,可選擇早上810點、下午35點兩時段帶寶寶到公園、海邊等空曠的戶外出遊地;此時段的氣溫較舒適,並可減少寶寶體力過度透支、過度曝曬的情形。


遊玩場地選擇


出門時最好爸比媽咪一起帶寶寶出去,不僅可以互相照料且讓寶寶體驗家庭溫情。帶寶寶出門非常累人,特別是好動或是愛人抱的寶寶,多人同行可分擔出門的裝備及照顧責任。


此外,出遊必須注意安全,以下兩地點提供給爸比媽咪參考:


1開放式遊戲空間


帶著6個月的寶寶出遊,可選擇開放式的公園、遊樂區等。因為人群較不會聚集,可減少病菌傳染;室內型的遊戲活動場所因空氣無法流通,人群聚集易導致病毒交叉傳染。


2安全場所


選擇合格、安全的場所,可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注意公園裡鬆脫的螺絲釘、地上是否舖上安全海棉等細節,寶寶才能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盡情玩耍。


必備物品報你知


帶寶寶出遊的事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爸比媽咪應先計算整體行程的時間(包括車程與遊玩時間),並確認必備物(如尿布、奶粉、熱水)該準備多少份量,避免外出後手忙腳亂破壞興致。以下提供6項必備外出物品,爸比媽咪可酌量攜帶:


1.保溫瓶:讓寶寶有熱水喝或泡牛奶用。


2.毛巾:當寶寶玩耍玩出一身汗,可以用來擦汗。


3.薄被或大件外套:寶寶玩累即可隨時隨地入睡,可用來保暖。


4.遊戲墊:遇上戶外郊遊的草地可鋪上遊戲墊,讓寶寶在墊子上玩耍或大人休息。


5.衣服若干:寶寶玩得太髒或出汗,可即時替換;夏天就多帶兩套衣褲,冬天帶內衣、內外褲即可。


6.防曬用品:避免紫外線的傷害,出遊前務必幫寶寶做好防曬(如:擦防曬用品、戴帽子、補充水分),且避免在陽光下超過1小時;否則寶寶的皮膚、眼睛組織較脆弱,過度曝曬會導致受傷。


爸比媽咪的出遊心態


1歲以後的寶寶對於能動手和跑跳的地方特感興趣,若具備遊樂場的出遊地點較為理想。不過,提醒爸比媽咪,出門前有4件事要先想好:


1.考量腳力,由近至遠


出門的地點可由近到遠、時間由短到長、場所由方便的地區漸至偏遠,逐步累積孩子出門的經驗和腳力。爸比媽咪平日帶寶寶到附近的大賣場、親子館、百貨公司等地方也是累積經驗,並藉由用餐、如廁、玩耍等活動觀察出門的需求及容易出現的狀況。


2.時間寬鬆,替代方案


寶寶一同出遊的行程不要排太緊,以免寶寶過於勞累容易哭鬧或生病,而爸比媽咪也能有足夠的時間和力氣應變,爸比媽咪腦袋裡最好存備案以免掃興;出門後中途下雨、寶寶身體不適、沒帶推車卻吵著人抱等臨時狀況多,必須隨時彈性應變。


3.預告事項,心理準備


爸比媽咪規畫好行程,就與孩子再做「討論」。此階段寶寶無法完整表達意見,甚至連到底要玩什麼都搞不清楚,但至少先做行前心理建設;一方面建立寶寶對出門玩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其合作意願。


4.面對哭鬧,冷靜教導


寶寶出遊可能因為太累、吵著買東西卻被拒絕、或玩到不肯回家而哭鬧不休,爸比媽咪可用抱抱來安撫寶寶鬧情緒,或拿出事先準備好寶寶喜歡的小玩具來轉移其注意力;出遊前可先與寶寶訂下規矩降低買玩具的慾望,轉移彆扭情緒並給予情緒上的緩衝。


製作旅遊企劃書


帶著寶寶出門的程序比較複雜,爸比媽咪事先規劃行程才能減少行程中的不確定性;在此提醒除了帶齊夫妻兩人的旅遊用具,更需細心準備寶寶的用品。根據旅遊地點打包內容:若出遊至都市地區物品方便補充則不必帶太多,若至鄉間旅遊則物品最好準備齊全。


爸比媽咪在出遊前要先簡單擬定一份計畫書,將旅遊重點列進去並將簡單的景點記錄下來。可從旅遊指南或旅遊書籍、雜誌中,找到想要參觀、玩樂、購物、用餐的地點,再逐一按圖索驥;此外,按照旅程需要及天數,酌量增減屬於自己家庭旅遊清單。   


大部分寶寶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不用太過設限或保護;多接近大自然或相異文化可增加寶寶的好奇心,藉以開拓視野和豐富生活經驗。提醒爸比媽咪地點選擇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出遊地區的衛生條件要佳。


◎無障礙設施完備的國家或地點較好。


◎避免讓寶寶吃生食,選擇當地新鮮衛生的食物。


◎考量衛生和重量,副食品只需帶23天份的量,其餘可至當地購買。


◎喝配方奶的寶寶要多攜帶奶瓶並每晚到飯店用熱水消毒乾淨,切記要帶熱水瓶。


◎餵母奶的媽咪可省卻需要攜帶大量奶粉的困擾,但遮蔽餵奶時的布巾要隨身攜帶。


◎飯店、飛機、車上的溫度會冷,可準備小毯子或大圍巾幫寶寶保暖。


◎目的地若為都市,尿布量準備2天份;若到較鄉村的地方則準備足量。


◎可多準備23套衣物,以備旅途中若弄髒衣服有足夠衣服更換。


◎準備小外套以應付當地的溫差變化。


◎到較寒冷的地區,需準備帽子、圍巾、手套、厚襪等禦寒用品。


◎選擇好一點的飯店,並確定整體衛生環境;出國旅遊要先預定離大眾交通工具近的飯店。


◎帶著寶寶不適合自助旅行,一定要事先預定好住宿地點和交通工具;並建議定點旅遊,省去每天換旅館的麻煩。


◎國內短程適合開車進行,長途則以飛機、火車和汽車接駁較佳。


◎帶寶寶出國旅遊,最好善用當地的大眾捷運系統、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


◎行程保持彈性,以寶寶為中心並適時關心。


◎若旅遊當地需要較長時間的步行,可考量寶寶的體力攜帶輕便的手推車。


◎選擇適合寶寶遊憩的玩樂地點。


◎寶寶在旅程中睡覺,爸比媽咪最好輪流休息。


◎出國旅遊會有時差問題,若寶寶遊玩時不耐煩或疲累,應隨時結束行程以休息為主。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語言治療師


「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吃東西?為什麼常常把東西吐出來?」這是很多家長的疑問。其實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也許是他的口腔功能不佳,臉部、嘴巴附近過度敏感,造成對食物的排斥。若經醫師診斷,或語言治療師評估,確定是上述問題造成時,可以嘗試以下方法,改善臉部及嘴巴附近過度敏感的情形。



●增加孩子觸覺刺激的容量,從孩子能接受最大觸覺刺激的地方開始,通常先從遠端的上下肢或軀幹部位開始,因為愈靠近嘴臉處就愈敏感。最重要的是按摩手法以重壓為主,而非輕輕碰觸,給予孩子適當的刺激感覺。



●儘量多給一些刺激,不論是孩子自己玩耍或很平靜時,都可以介入。



●慢慢地把刺激點移到臉部,若孩子拒絕、掙扎,再把刺激點退回原來的地方,循序漸進。



●鼓勵孩子多用手去感受新的感覺,例如:摸沙子、玩水等等。洗澡後,用柔軟毛巾或厚絨布將小孩包起來,給予很舒服的刺激,進而再慢慢觸壓毛巾,吸乾孩子臉上的水。



●當孩子的身體、手臂、手及臉的部分,皆能夠接受你所提供的刺激時,則開始進行口腔附近的刺激:



1.用手指施予壓力,連續不中斷地滑過嘴唇的外圍。



2.沿著嘴唇周圍,用手指點狀輕壓,並停留3秒。



3.當孩子能忍受點狀刺激,可施予更大範圍的壓力。用手指沿著嘴巴周圍和下巴的下方,做小圓圈的運動。



◎貼心小叮嚀:


如果做按摩時,孩子有不正常的反射動作、異常行為反應,應停止。按摩以口腔周圍為主,口腔內按摩則應諮詢語言治療師。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高雄醫學院 謝詠禧 語言治療師


整理/ 禾園嬰幼兒學校


我的孩子發音不標準?這句話似乎是一歲半~六歲以前的家長們常常會到園所來詢問的問題,不過,我相信家長們會問這些問題,一定是怕孩子有語言障礙而不自知,實,孩子們在幼兒時期都會經歷一段"語言尷尬期"所以孩子發音有問題不見得是有語言障礙喔!


為了讓家長們可以更了解每個年齡層的孩子應該要有的正確發音,而不會過度緊張,園長我特地去請教學校BABY部在高雄醫學院擔任"語言治療師"的家長相關嬰幼兒語言發展問題,期望藉由下列的分享,讓家長們可以更輕鬆的陪伴孩子度過這語言的尷尬期:


.語言發展異常的重要界標:


語言發展雖然有個別差異存在,但大致上均循著一定順序完成,並依據正常的語言發展時序,推斷幼兒語言能力是否有落後或異常的現象,早期發現問題,把握治療先機,使孩子們得到最適切的幫助。


下列任何一種情況發生時,均需提高警覺,找出可能原因及早診治,使孩子們可以免除或降低語言異常程度:


1.      嬰兒時期太過安靜或對大的聲音缺乏反應。


2.      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三字以內)


3.      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


4.      三歲以後,說話大部分仍含糊不清難以理解。


5.      五歲以後,說話句子仍常有明顯錯誤。


6.      五歲以後,說話句子仍有不正常節律、速度或語調。


7.      五歲以後,說話語音仍帶有許多省略、替代或歪曲現象。


8.      說話聲音單調平直、音量太大或太小或音質太差。


9.      說話聲音有明顯鼻音過重或缺乏鼻音現象。


10. 年齡越長,說的話反而越少或越不清晰。


二、 平時 老師或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建議:


1.放慢和孩子說話的速度。


2.不要嘲笑孩子或在別人面前指正孩子發音及講話節律。


3.做一個有耐心的聆聽者,不要打斷孩子說話而加以矯正,建議等孩子說完後再儘量去猜猜孩子的意思或藉由詢問用途、顏色位置….等等去猜。


4.提供正確發音及講話節律示範,但不要刻意學孩子說不清的地方,建議應該把孩子說不清的地方再清楚說一次即可。


5.如果為了要孩子馬上說話字正腔圓且講話通順而給孩子太大壓力,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說話的興趣及信心。


6.語言的訓練大多數都是隨機的,而且也要融入平日的活動裡,因此建議平時要在日常活動中,多和孩子說話,增加孩子的理解力並且多引導孩子說話,如此比較能夠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及興趣。


7.記住孩子說話時所要傳遞的訊息遠比發音及講話通暢重要許多。


三、大概50%~75%幼兒會在該年齡準確標準的發音:





















































參考標準



字音



三歲



















三歲半







三歲半~六歲

















六歲以上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作者:安妮特.卡斯特尚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零體罰的時代,父母常常覺得孩子愈來愈難搞,如何讓孩子學會規矩,是所有父母面臨的大挑戰。德國育兒專家認為,孩子從0歲開始就有能力學好規矩... 


父母眼中的「問題小孩」是:嚎啕大哭數小時的小寶寶,會咬人和打人的幼兒,吃飯習慣不好的小孩,叫人受不了的幼稚園小孩,會肚子痛的小學生。所有父母都一致認為:「我們想像中的小孩不是這樣!」但父母可曾思考過,對自己孩子的發展到底有什麼想法?父母的願望與孩子實際學到的規矩有時候天差地遠。任何年齡的孩子,不論是寶寶到學齡兒童都有可能會出現以上這些問題情形。


事實上,0至7歲,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應該學到的規矩依序為下:



一.嬰兒期(一歲前):


其實孩子在嬰兒時期就已經能夠學習規矩,新生兒不知道什麼是對或錯,什麼令人喜愛或令人不快。但是小寶寶已經有能力記住父母或照顧者對他的行為所產生的反應。他能從中推論並決定自己接下來的行為。他的方法還很有限,儘管如此卻非常有效:一個燦爛的微笑能化解父母任何怒氣。激烈的哭泣會引起我們擔心、同情、憤怒或無助。我們幾乎總是迫切希望哭泣能盡快停止。
而以下的「規矩」,是寶寶在出生後第一年裡應該可以學好的,而且特別是從第六個月起會決定孩子世界觀的規矩:
•「媽媽決定何時供應我飲食以及供應的內容,所以我可以決定是否要吃以及要吃多少,因此我不願意吃時,不必強迫我。」
•「當我吃飽、心滿意足又心情很好時,媽媽特別愛跟我玩,而且玩得很盡興。」
•「當我哭鬧時,會得到所有我需要的一切。如果我繼續哭鬧,爸媽就少注意我。」
•「爸媽一天當中會好好陪我玩好幾回。但是當他們自己有重要的事要做時,我得自己玩一下,即使我不喜歡。」
•「家裡幾乎所有東西都准許我去探索。但有幾樣東西絕對不准碰。」


二.寶寶期(一歲~三歲):


在這段緊湊的發育期裡,每個孩子都以自己的速度擴展視野。這個年紀的孩子無法理解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但是他能反覆記住父母一再重複出現的反應,並且從中得出結論,至於是哪些結論則根據他所認識的規矩而定,因此,此時照顧者的身教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的規矩可讓這年齡的孩子學習到自我負責的態度:
•「如果我從別的孩子手中搶走東西,媽媽會從我這兒把東西拿走並且還給他。」
•「如果我不吃午餐,就得等到下一餐。」
•「如果我坐在地上哭鬧,媽媽立刻走出房間。」
•「我現在不再包尿布了,即使我常常『大』在褲子裡。」
•「共用早餐時大家都坐在桌邊。吃完時,可以站起來,但是不准手裡拿著食物亂跑。」


三.幼兒時期(四到六歲):

此時的您懷著哪些幻想和願望陪伴孩子呢?在這個階段,不論孩子的表現是否符合父母的期待,或是和你原來的想像有點出入,父母都必須先接受孩子原本的樣子。
以下是4至6歲孩子可以學好的規矩─
•「即使我衣服還沒穿好:媽媽還是準時送我去學校。」
•「如果我哭鬧得令媽媽很煩,她就走出去。」
•「我的玩具必須自己整理。」
•「我能乖乖坐好上廁所(大號)。」
•「吃完早餐把自己的盤子收走並且洗乾淨。」

四.小學時期(七歲):


你可以夢想孩子是個「理想」的小學生。但是不能按照需求來塑造或教育他。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毫不費力地學會閱讀。有些孩子要非常努力才辦得到,而當他最後辦到時,就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例如學游泳或安靜坐好就是類似的例子。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強項,重要的是發掘和培養,但每個孩子也都有他的界限,這一點父母必須接受。
記得當要求過度偏離孩子的能力時,壓力已經在前面等著你和孩子。
以下是小學生可以建立的規矩─
•「如果我早上拖拖拉拉,上學就會遲到,就會得到應有的懲戒。」
•「媽媽協助我作功課。當我開始胡鬧時,她就走出房間。」
•「當某些電視節目不適合我看時,電視就會被關掉。」
孩子在小學階段在學校還有會許多其他的規矩。這裡舉幾個例子:
•「準時到校。」
•「按照規定完成功課。」
•「上課時要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發言要舉手。」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貓仔的窩.禾園嬰幼兒學校


寶寶到底何時可以開始穿鞋?怎麼樣挑選鞋子才不會影響孩子的行走?相信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幫孩子正確的挑選適合孩子的鞋子,許多鞋店也不見得可以提供給各位家長一個正確的選擇方向,以下禾園感謝"貓仔的窩"提供相關資訊,且為了讓各位家長及幼教先進們更清楚了解如何為寶寶挑選鞋子,禾園特將相關資訊進行整理及補充,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煩惱如何挑選寶寶鞋子的您~~


(1)如何選擇寶寶鞋底材質:


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學走路寶寶要穿很軟的軟底鞋。但是科學說明,寶寶的小脚及其全身的骨骼都未定型,在學走路時還穿軟底鞋子容易造成平足,還極易造成骨骼變形,簡單來說平足並不完全是遺傳造成的。因此學走路的寶寶絕對不能穿很軟的軟底鞋,因為那樣會讓你寶寶的脚變形,没有足弓,影響脚部發育。剛學路的寶寶應該穿上布的或皮的比較透氣的鞋,鞋底應該是有些硬度又防滑的軟布底鞋。這所谓的有些硬度就應該是鞋底可以拗過半但又彈性很好的要穿軟硬適中的有底鞋,能充分支撑寶寶的體重。



(2)如何選擇寶寶應穿鞋子的號碼:


首先各位家長一定要知道,不同廠牌但相同號碼的童鞋大小多少都會有些許差異,因此千萬不要以鞋子號碼做為選擇孩子鞋子大小的唯一條件。事實上,每次為孩子換新鞋只要選擇大於寶寶腳長0.5至1公分即可,因為太大不跟腳,容易掉和畏脚,而太小寶寶的腳掌張不開,不容易站穩,易造成不良的走路姿勢。許多媽媽都以為寶寶的腳會長的很快,其實一般一年長1-2厘米,不用買太大的鞋子。例如:今年春天寶寶穿上後,在後跟處勉強能有1個手指的空隙,初期可墊個墊子,半年後秋天時再穿時正好,可穿到第2個春天。


但因好的童鞋並不是那麼好找,有的媽媽只好給寶寶買成人鞋。號碼是夠了,但是兒童有自己發育的特點,例如童鞋的設計都是腳面低,穿起來比較包腳,有利於足弓的發育。而成人鞋完全是按照成人的脚弓、行走特點和骨骼受力程度設計的,不適合骨骼未發育成熟的寶寶。

(3)如何挑選寶寶鞋子整體品質:


大多數人都認為,寶寶的腳長的快,隨便穿1雙鞋子就好。好的鞋子從鞋楦製造開始,就充分按照人體工學、寶寶腳型發育特點等設計,挑選無毒、透氣、色牢度好的面料,經工製作。許多有經驗的媽媽為什麼愛買外貿鞋,就是因為外貿進口國的童鞋標準嚴格。鞋底、鞋面及其布料都有嚴格的規定,這點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相關的標準,經常看到有的鞋商會選擇布料底的小童鞋,看起來很軟,很輕,也很便宜,實際上在軟硬度、減震、防滑、裡外料等都沒有規範要求,寶寶穿上對腳的傷害反而很大。(老外為何跑的快?因為他們很重視從嬰兒期就開始對腳的保護)


但我們不可否認,家長花了大把錢為了自己寶寶買外貿鞋一點都不含糊,但很多時候還是要花的值得。有些媽媽就喜歡買名牌,不是名牌看都不看就走了,有些運動鞋非知名鞋不買,皮鞋非卡迪的走人,這其實在倡導一種階級,對孩子學習來說並無太大幫助,特別上了幼兒園了,就怕自己寶寶穿得不上層次讓老師看不上……,其實學校老師主要看寶寶的自立自理能力,不是看你穿了什麼牌的衣或鞋,家長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4)寶寶多大時可以穿鞋:


沒走路的寶寶其實是不用穿鞋。也就是說一般剛出生到3個月的寶寶是不用穿鞋的。再冷的天也只要穿上襪套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的寶寶到了六個月還不穿鞋,他的腳就會無休止的長大,會沒有腳型。因此只要不是夏天,強烈建議6個月後的寶寶一定要穿上為寶寶專門製作的寶寶鞋。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台北榮總小兒科宋文舉主任


常有許多父母喜歡在寶寶的牛奶及副食品或開水內加蜂蜜,其目的多是為了增加甜味或促進胃口或增加營養或治療便秘...等。


蜂蜜很容易遭受多種細菌感染,衛生署曾對國內市售蜂蜜做過調查,發現有七成遭受黴菌污染,兩成含有酵母菌,顯示大部分蜂蜜的收集及製作過程有問題,尤其是自家生產推出市面販售的蜂蜜品質更有待加強。


嬰幼兒的胃腸功能尚未發展成熟,細菌並不能被徹底的滅除,還有可能在腸道中繼續繁殖及分泌毒素,破壞脆弱的防禦系統而致病。成人抵抗力較佳,服用蜂蜜則不會有問題。


事實上在國內外都曾經有幼兒食用蜂蜜而致死的案例發生,尤其屬於肉毒桿菌的污染最為嚴重。它可以釋放出特殊的神經毒素,造成嬰幼兒嘔吐神智不清語言障礙吞嚥呼吸困難視力模糊及瞳孔放大,死亡率相當的高。因此,一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好不要食用蜂蜜。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高雄市禾園嬰幼兒學校王俐文園長.高雄市調色盤協會溫淑蘭講師


很多家長常存在一個疑問?為甚麼孩子的同學每次只花十分鐘看書,考試就可以考一百分,我的小孩怎不行?其實如何讓孩子從小培養讀活書而不只是讀死書,把所學的可以在短時間內充分運用在生活中,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課題,事實上反觀歷史許多有名的發明家及文學家...等也都是最好讀活書的典範,所以相信這也是現今許多家長心中對孩子最大的期許。


事實上,經研究發現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必須從BABY時期開始培養,培養的要訣就是讓孩子可以充分仔細的觀察書中所有的圖示及文字,並從中延伸數.科學.美學.語文.音樂....等學習,因此目前唯一推廣零歲繪本教學的禾園嬰幼兒學校園長王俐文表示真正要培養孩子閱讀能力,除了要了解培養兒童閱讀的要訣有哪些?更要充分運用生活中的繪本,引導孩子學習看圖說故事,並提昇其認知及語言能力,也因此真正的閱讀培養並不只是唸唸故事這麼簡單而已。


高雄市調色板協會監事溫淑蘭講師更認為,學習閱讀不是單只是讀認字、識字的教學,而是眼、耳、口、手並用的活動,更何況小孩子並非等識字以後,才開始學看書,而是讓小孩先玩書,然後翻書、讀字、欣賞圖畫,再進入故事的情境,慢慢累積看書的經驗,這些經驗深深影響日後對文字及書籍的態度,學習閱讀的美好經驗,並藉由不斷閱讀童書,可以幫助孩子豐富生活經驗,增進生活知識。 


高雄市兒福中心也表示,正確完整的繪本教學除了可以增長一般嬰幼童智能發展,更可以被廣泛運用於發展遲緩及身心障礙兒童身上,並豐富兒童的學習領域,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 


也因此,好的閱讀能力並不代表孩子一定可以考滿分;考滿分的孩子並不代表有好的閱讀能力,但擁有好的閱讀能力的孩子卻代表將來的成就是可以被期待的。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黃彥霖、吳家碩


近日新聞報導一名年輕新手媽媽,在小孩半夜哭鬧不休,又無計可施之下,疑似在牛奶中加入酒精,以期小孩儘快安靜入睡,卻不料因此斷送小寶寶的寶貴生命。


對多數父母而言,特別是新手父母,面對一個哭鬧不停的小孩往往不知所措,遑論是父母最疲憊的夜深人靜時刻。倘若父母多加瞭解新生兒的睡眠特性,不僅親子能獲得一夜好眠,更能為親子之間建立親密的關係。


要讓新生兒一夜好眠之前,小孩的睡眠相關特性是為人父母所不能不知的。有了這些基本的認識後,便可依照小孩的作息規律,獲得親子之間較佳的照護與睡眠。


寶寶的睡眠模式:


對一般成人來說,白天代表清醒,夜晚代表休息或睡眠,但對寶寶來說,卻不是如此!寶寶通常要等到3個月大以後,才會發展出類似成人的生理時鐘。


研究顯示,新生兒頭幾個月裡,每天的睡眠總時間約有1418小時之多,且散佈在一天之中。時常睡醒時間是日夜不分的,每次約睡34小時左右,便會醒來約3050分鐘。


寶寶的進食模式:


新生兒的進食時間如同其睡眠特性少量多次。寶寶此時無法像成人一樣,一天僅需3餐,因寶寶每一次喝奶的量並不多,約34個小時便需進食喝奶。


研究發現,吸吮動作為寶寶的反射性動作,其實只要有物品接近寶寶嘴唇周圍,他們便會出現吸吮的反射動作,這常導致父母誤以為寶寶餓了,而急著餵寶寶。


其實寶寶的進食與睡眠模式間具有關連性!倘若父母能夠掌握此特性,便能使親子皆獲得一夜好眠的機會!


可以依據寶寶的特性,搭配下列助眠習慣,一起與您的寶寶培養起夜夜好眠:


夜間無須過度餵食:如上所述,寶寶約睡34小時後,才會醒來尋求食物,因此父母無須太擔心小孩挨餓。若父母半夜時常過度餵食,反而易打亂寶寶作息。若能搭配寶寶睡眠特性,養成固定睡前餵食,父母於半夜僅需醒來餵食一次,便能將親子間的睡眠干擾降到最低。


培養寶寶入眠習慣:試著培養一些睡前固定習慣、活動來引導寶寶入睡,如洗澡、哺乳、懷抱、簡單輕鬆音樂等,讓寶寶放鬆,與產生睡意。


營造合適的睡眠環境:透過寢具挑選、燈光、聲音或溫度等,幫寶寶營造出一個舒服又安全的睡眠環境,將可讓寶寶睡得更安穩。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轉載


你可能覺得男孩總是很調皮,總是給你惹麻煩。有時他還很固執,不聽你的話。其實,有些行為恰恰因為他是男孩。讓我們讀懂我們的男孩子,然後你要做到:
**多擁抱你的男孩**
錯誤的作法: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男孩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但他很少專注媽媽,他大概不需要媽媽抱他。
最好的作法:男孩需要更多的擁抱。1歲半之前,怎麼寵愛你的兒子都是不過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時間少,看起來好像更少依賴你,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臉,他更喜歡看那些移動的物體。但實際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所以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四處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險行為**
錯誤的作法:男孩調皮搗蛋。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比如登高、從高處往下跳。媽媽們因為擔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最好的作法:中國人傳統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靜,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其實,你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小男孩是遠古時期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媽媽爸爸們不要束縛他。你需要在不幹涉他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並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鼓勵你的小獵人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展。
**讓男孩走進集體**
錯誤的作法: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出于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媽媽不喜歡讓小朋友到家裏來玩,也不願意讓孩子到外面去玩。
最好的作法: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生性成群,在群體中學會社交、學會愛、學會生活、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並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果男孩在孩提時代沒有學會處理團體中的關系,缺少團體意識,將來就不懂得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不可能和別人保持融洽的關系。他們尋找的是能讓自己放松、能給他任務、能讓他感到自豪的集體。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是誰。家長也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在有挑戰、感興趣的氛圍中學到能力、技巧和責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執**
錯誤的作法:一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個高高的童話城堡。但他太小了。媽媽告訴他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但男孩好像沒聽見,還在看城堡。媽媽硬拉著孩子離開。
最好的作法: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是 x 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他人的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卻不能夠很快地接受,他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並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他接受事實後,會自己離開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産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聽力不如你**
錯誤的作法: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
最好的作法: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陌生的噪音。你應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讓他同時有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刺激,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
**體諒男孩的特殊表達方式**
錯誤的作法:對你不滿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牆。于是你訓斥他,展開一場嗓門兒的比賽。
最好的作法:由于體內 x 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泄,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他的情感的。他不會像女孩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我生氣了”“我很難過”等情緒,即使表示對你的愛,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時男孩在非常高興的時候也摔東西,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這個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爲。2~5歲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火,爸爸媽媽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應該告訴他什麽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給男孩優秀的男性偶像**
錯誤的作法:男孩的世界裏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等。這些女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他還需要什麼?
最好的作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爲榜樣來效仿。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當男孩說“我喜歡某位男性”或“***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把他作為了榜樣。
**幫助男孩表現自己的同情心**
錯誤的作法:小貓咪病了,鄰家小女孩不斷地撫摸著小貓咪,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兒子卻冷眼旁觀,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最好的作法:男孩同樣有同情心,只是現實社會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來表達自己的關切,他們更注重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麽具體的事情、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女兒也許會陪伴著你,給你說些甜蜜的話語,兒子卻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你的關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親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鮮花的時候,愛人卻給你買來烤鴨,也許你會少一些怨氣,多一分感激。
**幫助男孩認識他們的英雄主義**
錯誤的作法:4歲的兒子做什麽事情都喜歡首當其沖。這孩子太莽撞了。
最好的作法:這是男孩一種本能的反應。男孩通過“自我犧牲”來發現“我是誰”和自己的“個人力量”。他們在共同奮鬥中和諧友誼,可以爲了理想獻身。所以家長要告訴他們冒險和使命的衡量標准,並給他們安排一些諸如“倒垃圾”的小任務,告訴他這些小任務也可以讓家人很舒服。衣食無憂、萬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學到很少的冒險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勵男孩去發現自我價值並實現它。在鼓勵中,告訴他最有意義的是實現價值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教男孩學會自律**
錯誤的作法:鄰家小妹妹剛走進房間,兒子就揮起手中的“金箍棒”打過去。不懂禮貌的孩子應該狠狠教訓他。
最好的作法:男孩有很強的進攻性,父母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的價值,了解一種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爲。我們可以通過教男孩懂得價值觀、道德觀實現他的自律。電視節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訴他什麽行為是好的。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國健局 兒少保健組


研究發現,兩歲以前是人一生中學習能力最強也最重要的時期,如果錯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而此時期聽覺及語言就是最重要的學習媒介也是人類與外界環境溝通的重要管道,同時對於知識的攝取,身心的發展都極為重要。語言的學習與聽力發展密不可分,三歲以前是兒童聽覺發展的重要階段,語言發展則是四到五歲,有些小朋友語言發展遲緩實際上是因為聽力障礙所致,尤其但究竟要如何自我檢測孩子的聽力,建議您可以利用下列的檢核表來檢測寶寶:

(一)出生至二個月:
1. 巨大聲音(如:拍手或關門聲音)會令他有些反應(如:眨眼睛) 或驚嚇到他。
2. 對環境中的各種聲音會感到興趣或厭惡(如:吸塵器的聲音)。

(二)三個月大時:
1. 會被突發的大聲音嚇一跳。
2. 因為大的吵鬧聲而無法入睡。
3. 因為突發的聲音而停止吸奶。
4. 會對母親微笑。
5. 寶寶的眼睛會注視講話者。
6. 餵奶或換尿布後,有時會"咕咕"發聲。
7. 趴著時,可以抬起頭來。

(三)六個月大時:
1. 可以轉頭至聲源的方向。
2. 當媽媽對寶寶說話時,有時寶寶會停止哭泣。
3. 在遊戲時會"咕咕"作聲,低聲輕笑或大笑。
4. 對聽到的言語會以口語反應。
5. 會從仰臥翻成俯臥,或從俯臥翻成仰臥。

(四)九個月大時:
1. 用口語聲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2. 似乎能從發聲中自得其樂。
3. 開始對某些字(如:寶寶自己的名字、不可以、再見…….)有反應。
4. 對友善或生氣的聲音有不同的反應。
5. 不用任何支撐物就可以坐好。
6. 會直接轉頭面對新出現的聲音。

(五)十二個月大時:
1. 會玩"躲貓貓"的遊戲。
2. 有時會模仿別人的言語。
3. 牙牙學語,發出許多子音,如:ㄍ、ㄅ、ㄉ。
4. 有時會把一些單音連起來一起發音,如ㄆㄚㄆㄚ、ㄉㄚㄉㄚ。
5. 當有支撐物時可以站立。

(六)十八個月大時:
1. 用簡單的字表達出要求,如:要、吃。
2. 模仿新的字音。
3. 會使用手勢或動作表達要(如:指著某物)和不要(如:搖頭)。
4. 按照大人的要求,把東西給別人。
5. 不需要扶持可以站立或行走。

(七)二十四個月大時:
1. 可結合單字成簡單的句子。

2. 可以依照所言,指出身體各器官名稱。
3. 可以依照所言,指出書上動物或物品名稱。
4. 遊戲時會使用熟悉的物品,如:茶杯、湯匙、刷子等。
5. 在扶持下,可以上下樓梯。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林于菁


因社會結構逐年改變,以至於『零歲教育』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但許多父母仍然不太了解『零歲教育』的重要性,其實,簡單來說,要完整進行『零歲教育』就必須運用有效的『潛能開發』教學,方能有效提升智能。


您知道嗎?最新全球潛能開發研究發現,所有發展只有『坐、爬、站、走』四項是個體發展歷程到才會出現的行為,不是練習就可以提早學會,但其餘各項智能發展及語言發展卻是需要後天刺激及啟發才會出現,尤其是有部分發展障礙的孩子,更是需要後天刺激及啟發。


而目前全球相關學者研究發現最有效的潛能開發學習就是『繪本潛能開發教學』:也就是將『六感』(此指視、聽、觸、動、嗅、味覺)當作方法,『繪本』當作工具,提升不同年齡嬰幼童智能,事實上研究也發現『繪本潛能開發教學』運用於0-2歲嬰幼童身上,將更有效提升嬰幼童的潛在智能,經調查發現目前全台標榜進行潛能開發教學學校,僅『禾園』是全省唯一進行『繪本潛能開發教學』的0-6歲嬰幼兒學校,實在少之又少



實際上,研究也指出孩子的數能力及學習第二語言重要黃金期是早在孩子月齡五個月時就開始了,而這些能力都必須透過正確的『繪本潛能開發教學』來刺激才能引發,一旦錯過時機就會降低未來相關能力的發展,相對的研究也發現不正確的『繪本潛能開發教學』也會造成孩子將來讀死書及課堂吸收新知能力降低,例如:同樣一起上課但都只花十分鐘看書,有人可以拿一百分,有人卻考不及格。總而言之,選擇有效的潛能開發課程及適當時機對孩子未來的智能發展將是有效的助益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蔡清欽

















新生寶寶的家長最難應付和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聽到寶寶的哭聲了,甚至有父母親形容小孩「白天像天使、晚上像魔鬼」,奇美醫院小兒科醫師蔡友謙指出,這有可能是病理狀況,父母親不應忽略。

蔡友謙指出,相當多的父母,在一般的情形,常會把嬰兒的哭聲解釋為孩子應該是餓了,於是立即餵奶,但常常發現尿布也換了、奶也喝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因此常成為父母親夜間的惡夢。

蔡友謙指出,一般病理狀況有以下情況:

(1)接觸寶寶身體某一部位就哭,要小心有無骨折、脫臼或皮膚損傷。

(2)一接觸奶瓶或乳頭就哭,甚至拒絕進食,要考慮是否長了鵝口瘡或舌咽部發炎。

(3)突然噪動地大哭不止,要檢查腹股溝及生殖器兩側有無疝氣。

(4)夜間大聲啼哭,雙腳往上縮,要考慮是否為腸絞痛。

(5)間歇性啼哭,並伴有腹脹、嘔吐、紅色果醬樣的排泄物則可能是腸套疊。

(6)哭聲細弱低微、聲音沙啞合併呼吸急促,則可能是由於心臟擴大壓迫到迴咽神經所造成的心臟病表現。

(7)哭聲尖銳、音調高亢,則有可能是腦部的問題,若伴有前囟門凸起和抽搐,則要懷疑顱內出血和顱內壓上升所致。

蔡友謙說,哭是寶寶的語言,也是原始的生理反應,是表達餓了、睏了、累了、不舒服的溝通工具。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注意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為孩子描述症狀,供醫生診治時參考及判斷。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uho編輯部


小兒科門診常會遇到家長帶小孩前來諮詢,為何自己的小孩長不高?和同年齡層相較之下,竟差了一大截,小孩日常生活與飲食營養均正常,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她)身材矮小?可見兒童的生長是為人父母最關心的課題之一,孩子矮小常會造成父母的耽心和焦慮。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小兒科-施忠憲醫師表示,身材矮小原因,大致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一、家族性:家族成員大多為矮個子,可能是遺傳基因所致。他們的最後成人身高比起一般族群雖然教矮,但大致都還在正常的生長曲線之內。



二、體質性生長延遲:通常其青春期較一般人遲緩、直到18歲以後身高仍可大幅增加,其最後身高與正常人相同。



三、染色體異常:除身高成長緩慢外,常合併外觀異常,如透納氏症、唐氏症等。



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腦下腺功能低下、性腺功能不足、性早熟等。



五、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發紺性心臟病、慢性腎衰竭、發炎性大腸疾病、營養缺乏症等。



六、代謝異常疾病:像遺傳性貧血、控制欠佳的糖尿病等。



七、心理性及社會性侏儒:當扶養者有社會、心理性的問題如焦慮、憂足,或是因為造成幼兒不愉快的進食經驗而導致兒童拒絕進食,最後都會使兒童獲取的熱量不足而長不高。



■ 矮小原因 甲狀腺功能過低最常見



施忠憲醫師指出,事實上身材矮小據統計有60%是遺傳性或家族性矮小和體質性發育遲緩,檢查後如果確定是遺傳性或家族性矮小,則只好體認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小個子』,乃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對於體質性(青春期)發育遲緩者,除非延遲很厲害,否則不考慮給藥物(雄性素或生長激素)治療,只需等待即可。因為給藥後雖可暫時長得快,但不會提昇最後(成人後)的高度。



至於其他40% 的原因,最常見的是甲狀腺功能過低,其次是染色體異常、生長激素缺乏及慢性疾病等。如果嬰兒出生時甲狀腺即呈現機能不足,日後將有智力、骨骼發育遲緩之虞,應立即補充甲狀腺素。



■ 小孩生長有問題 宜及早就診



如是由於生長激素缺乏導致之身材矮小,則可予以注射生長激素。至於慢性疾病引發的生長遲滯,應針對該疾患予以妥善的治療。施醫師提醒,兒童成長的過程是他(她)們整體健康的表現,為人父母發現有生長的問題時,宜及早就診,由醫師作評估,如矮小但健康,便無需掛慮,如果真有問題,也可儘速作適當的治療。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諮中心「設限」撇步大公開! 
文/ 盧宜蔓諮商師     圖 / 禾園嬰幼兒學校 
「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麼我的孩子不像別人的孩子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到底該怎麼教小孩呢?」。在高雄市兒童青少年與家庭諮商中心經常會有父母表示自己的孩子很難教,或者已經教了很多次還是沒用,又或者已經打罵了,但成效不彰,父母常會納悶,除了對孩子懲罰及說教外,還有什麼撇步? 
 
面對很盧又講不聽的孩子,兒諮中心表示打罵是下下策,有時反而造成親子衝突更嚴重,其實父母可以用一種稱為『設限』的方法來影響孩子的言行,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說出孩子的感受、想法、期待、及需求  
說出孩子的感受或想法,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了解與接納的。例如:「我知道你覺得很生氣,很想要打人」、「我知道你想要用大叫的方式讓我聽你說話」、「我知道你覺得這樣很好玩」、「我知道你真的很想要買這個東西」。 
第二步 說出限制 
以明確、清楚、具體、肯定的方式說出限制,因為模糊不清的限制會讓孩子感到困惑,且不知如何遵守。例如:「你不能夠打弟弟」、「在這裡你不能大叫」、「這不是拿來玩的」、「在你錢還沒有存夠以前,不能吵著買玩具」。 
第三步 提供另外可行的方法 
孩子常常不知道還有其他的方式也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提供一些替代的方法供孩子選擇使用,一方面滿足孩子表達內在的需求與感受,另方面也能讓孩子學習選擇適當的方式。例如:「你可以把你的生氣發洩在枕頭上」、「你可以拉拉我的手,這樣我就知道你有話跟我說」、「如果你要玩,你可以拿這個」、「你可以把每天的零用錢存起來,這樣下個月就可以買這個玩具了」。 
 
要想改變孩子的行為並不容易,就如同習慣的養成一樣,需要一些時間的累積。在設限時,孩子常會想要打破這些限制,並且不斷試探父母的界線,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更多點耐心,堅定的態度尤其重要。提醒父母別太快放棄,通常設限的使用是需要一些堅持的,有時候是需要重複上述三步驟兩到三次才會看到成效。若您發現處理孩子問題行為遭遇困難時,可以透過電話諮詢高雄市兒童青少年與家庭服務中心免費專線:0800017685或撥07-3878970。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