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見豐北市小兒科執業醫師





認識腸病毒    





腸病毒種類:腸病毒包括小兒麻痺病毒3種、克沙奇病毒A23種、克沙奇病毒B6種、伊科病毒31種,以及不分類的腸病毒68~71型。共67種。





感染腸病毒可否免疫?感染每一種病毒之後,除了免疫力不全者外,都會產生足夠的抗體而免疫。只是種類繁多,除了幾種近似的類型有交錯保護作用外,還是會感染其他類型。在台灣一年到頭都有腸病毒患者,四至十月患者較多,通常六月和九月各有一個高峰,中間因為暑假的緣故,患者較少。幾乎每個人從小不停的感染各種腸病毒,台灣成人大概都有三四十種以上腸病毒抗體。





長水泡才是腸病毒?大多數腸病毒感染是無症狀感染,或與一般感冒無法區分的發熱症狀;少數會出現與玫瑰疹相似的皮疹。頭痛、腹痛、嘔吐、腹瀉等亦不少見,以前常說夏天吃到生冷不潔食物,所以腹痛嘔吐腹瀉,其實部分就是腸病毒作怪。這其中少數會有劇烈頭痛、頸部僵硬等無菌性腦膜炎症狀,大多數幾天後完全康復,少有後遺症。只有十來種病毒可能出現咽峽炎(喉咽部長水泡),而手足口病則只有克沙奇A16及腸病毒七十一型等少數病毒才會引起。一般人一輩子會得過一至數次不等的咽峽炎,手足口病則大多只得過一次。相近的幾種腸病毒,抗體會有交錯保護作用,所以後幾次感染症狀較輕微,甚至沒有水泡出現。夏天感冒有很多是腸病毒所引起,近來家長常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是不是腸病毒?」除非是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否則只能說不能確定;而且口內水泡可以在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出現,這時家長常常就以為醫師誤診。





三歲以下是高危險群?腸病毒重症患者較多見於三歲以下,目前能確定的是三、四個月以下嬰兒免疫系統發展尚未成熟,有較高可能性出現重症。大於四個月、三歲以下重症患者,無法單純用年齡來解釋,可能原因:(1)特異體質,身體分子結構作為受器,恰巧適合腸病毒入侵,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會死於一般輕微的感染;(2)接受病毒量較多,因為他們通常在家裡受感染,接觸密切且時間較長;(3)缺少其他類型腸病毒抗體的交錯保護作用。





各種呼吸道感染病毒以及腸病毒,大都是藉由人體分泌物傳播(口水、眼淚、鼻水等,腸病毒還可以經由排泄物傳染),病情嚴重性則與接觸的病毒量相關。只要人與人接觸,不管是直接或間接,都可能傳染,無論醫院、家庭、公共場所都是一樣。所謂飛沫傳染,一般而言,面對面打噴嚏咳嗽的機會較小,主要還是經由身體,尤其手部接觸傳播;排泄物也是經手傳播,所以洗手是有幫助的。但是洗手僅能減少病毒數量,進而減輕症狀,卻無法完全洗淨病毒,當然也不能保證不受感染。林文所提到「不當注射、藥物都可能造成感染」是不正確的,腸病毒並非如B型肝炎、愛滋病可經由血液傳染,而且目前都使用拋棄式針筒,只有醫護人員不小心扎傷自己,傳染給病人機會罕有。





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在台灣想要不感染腸病毒,不管是否71型,是不可能的。人與人隔離,一來不可能徹底隔離,二來頂多是延後感染的時間,當未受感染人數累積到相當的時候,就會開始大流行。





停課只是相對的減少小朋友之間的接觸,等到恢復上課之後,自然又會傳染開來,每年暑假前後的流行高峰足以說明。腸病毒在台灣,全年皆有,而且在潛伏期就具傳染力,當症狀出現,已經有其他同學被傳染,綿延不絕。病毒可持續存在於口鼻分泌物三至四週,腸道的病毒更可以持續長達六至八週之久,想要藉停課或隔離患者杜絕腸病毒流行,是否每個患者要多放一個暑假?要求生病的小朋友回家,家中如有更小的小孩,結果他們被傳染的機會增加,並且接觸時間增多,侵入病毒數也因此較多。





重症患者集中於腸病71型。其他類型腸病毒引起重症的比例極低,並不比常見其他感冒高多少。可是感染71型者只佔一部分,並且隨時間過去,71型所佔比例會更低。每年台灣都有極大量各種腸病毒患者,在臨床上並無法區別是否感染71型,要求為數眾多非71型患者停課或強迫離校,是否很不公平?其實任何感染皆有可能致死,難道要求所有生病的小朋友都不准上學?





腸病毒感染真有那麼嚴重嗎?這是目前台灣對於腸病毒衛教最大的盲點。前面提到,感染腸病毒71型,重症比例約為萬分之一到二萬分之一,估算死亡比例則為五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其他種類腸病毒更低不在話下。這個數字比起普通感冒自然稍高,但是嚴重性絕對不應如此風聲鶴唳、人心惶惶。舉個例子來說:





a.腸病毒之中最嚴重的小兒麻痺病毒,未有疫苗前,美國曾有百分之五至七的死亡報告,整體則有百分之一的小兒麻痺後遺症。其他如白喉、百日咳、麻疹等也是災情慘重,幸好這些目前在疫苗預防下,幾乎絕跡。即便是沙門氏菌腸炎和未能有疫苗的登革熱,感染後的病情嚴重度及可能致死率,也都高於腸病毒。關於腸病毒疫苗,目前已進行至人體試驗。





b.台北市每年車禍死亡超過一百人,全台灣則為兩三千人,其危險性高過腸病毒數百倍。可是媒體及大眾給予的關注卻不及腸病毒甚遠。





c.十五歲以上的一千七、八百萬人口,小時候幾乎都感染過腸病毒71型,怎麼以前沒聽說有多嚴重?八十七年數十人死於腸病毒感染,是因為71型在久未流行後的大流行,一時感染人數眾多,與極低危險性相乘的結果。當社會中未曾感染人數漸少,數字就會持續下降。以台灣每年三十幾萬新生兒計,估計死亡人數不及十人,這就是去年和今年的人數。這樣機會有多低呢?每年統一發票特獎抽出十二人,讀者以為自己中獎機會有多大?就以一般經驗,不管是老師、家長,親友的小孩感染腸病毒者不在少數,可是真的發生重症則絕少聽聞。





d.對於腸病毒所產生的恐慌,主要是因為資訊發達,媒體反覆報導所有患者中極少數的重症案例,導致大家人人自危,誤以為併發症隨時都會發生在自己頭上。其實這個道理,前輩醫師如李慶雲教授等,都已經強調腸病毒絕大多數很安全,家長可以不必過於驚慌。可是媒體不是未加以報導,就是放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腸病毒患兒出現以下症狀應趕快送醫?





「感染腸病毒幼兒,如有疑似症狀,包括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2-4天後出現、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應盡速就醫。」





以上一段話是衛生署新聞稿,我們在媒體常常可以看到;這些當然是對的,可是反覆強調下可能導致誤解:以為是腸病毒才有的特殊症狀而必須送醫。難道一個孩子雖然沒有感染腸病毒,突然抽搐、昏迷,就不必送醫?其實這是任何疾病,病情危急都會出現的現象(只有肌躍型抽搐較少出現在其他疾病),而且腸病毒出現的機會也沒有特別高。應該說,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不管原來有沒有生病,出現上述狀況,都必須緊急送醫。這就是我常常說的:「沒有發燒的時候,精神仍然不好,就要小心」





現依中研院何曼德院士報告,八十七年有症狀人數約一百五十萬人,經由血清學研究,計入無症狀感人數,腸病毒七十一型併發死亡或重症之比例約為二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





洗手就不會感冒嗎?





感冒是病毒傳染引起,不管是上呼吸道感染、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等,大都是藉由人體分泌物傳播(口水、眼淚、鼻水等,腸病毒還可以經由排泄物傳染)。一般說飛沫是對的,可是飛沫主要是經由手部互相接觸傳播,面對面打噴嚏咳嗽反而機會較小;當然使用的物品、衣物也是媒介,這些也都是經手傳播到自已身上,所以洗手是有用的。但是洗手僅能減少病毒數量,進而減輕症狀,卻無法完全洗淨病毒,保證不受感染。





要能保證不會受到病毒感染而不感冒,只有二種方法,而洗手、停課並不在其中:





1)完全的與世隔絕,像太空人一樣。接觸的人除了不能感冒以外(本身如果感冒,身上會一直散發出病毒,洗手也沒用,而且感冒的人在還沒有症狀的潛伏期就會有傳染性),還要全身沐浴更衣。這實在太不容易了,大概只有住在西伯利亞、南極等罕見人跡的地方才有可能吧。





2)體內已經有該種病毒的抗體,產生途徑有二: 1.曾經感染過2.接種疫苗產生。





對於沒有疫苗可以接種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腸病毒等,這些病毒在我們環境中長時間存在,隔離頂多延後感染的時間,永遠有機會被傳染。與其利用停課等措施隔離,以後還是可能在非預期情況下受到感染,我寧可建議只要注意生活衛生,養成洗手習慣,當真的被感染也可以減輕症狀。不必因停課影響家庭生活,也不會損害小孩的受教權。台灣小朋友在托兒所、幼稚園大量互相傳染(感冒專修班),到了小學、國中的年紀,大部分小朋友因參加過感冒專修班體內已經有大部分感冒病毒的抗體,所以感冒大量減少(一般誤以為長大了,抵抗力自然增加所致)。





結論





1.人類要能免於某一病源體的感染,只能靠體內已有之抗體,最好的辦法是接種疫苗,否則就要能有效隔絕感染途徑,例如撲滅登革熱之媒介蚊蟲,注意飲食衛生之於霍亂、沙門氏菌感染。腸病毒極適合於台灣高溫的自然環境,又具高傳染力,只要人與人接觸就可以感染,想不感染是不切實際的。





2.感染腸病毒,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完全痊癒。只要好好洗手,即使感染,也會減輕症狀,甚或可以無症狀感染,繼而產生抗體免疫。一味驚慌失措躲避,無濟於事。停課除了增加家庭、社會不便,影響小孩受教權,幫助有限。





3.良心建議:車禍大多是可以避免的,請禮讓並小心駕駛。也請讓您的小寶貝從小養成習慣,使用安全帽或安全座椅(而且最好坐在後座),並且繫好安全帶;較大幼兒有一種可以墊高型的安全座椅,直到小朋友長大,可以直接使用車上安全帶為止。汽車製造商應該有您適用的產品。您帶小朋友來看病,當然希望他們可以安全快樂長大,請相信,全台灣因為交通事故,對小朋友造成的傷害與死亡,絕對遠遠超過腸病毒的危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