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禾園嬰幼兒學校 王俐文園長


現代的人推崇"愛"的教育,但相信目前大多數的父母及老師們都是從"打罵"教育下成長過來的,也因此常會因為不了解如何用"愛"教養孩子,而誤把"溺愛"當作"愛",這也是為甚麼造成現代的孩子抗壓性低,無法接受失敗的原由了。


老實說,園長我也是在"打罵"教育下長大的,在讀了心理學後變得很喜歡去研究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物,也深深的了解不同的教養態度是會成就"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句話,例如:一個戰戰兢兢且深怕自己會犯錯的孩子,會漸漸發展出負面的行為,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就說謊或有需求不敢說就偷竊...等。而打罵孩子的父母或老師最常犯的錯誤有以下三種:


一.因為孩子不聽話所以...

在傳統觀念中,父母或老師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也因此中國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天下無不是的老師或父母...等,或許教養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方法用錯卻會造成孩子潛在的行為偏差。

二.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身為老師或家長的我們心智不夠成熟,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成熟有以下幾點,如果有以下任何一點,就必須要開始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步伐:


1.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2.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家長滿意,就會大發雷霆。


3.孩子在耍脾氣時,自己也跟著耍脾氣,例如:在一旁碎碎念或大聲喝斥孩子...等, 搞到最後自己比孩子還要氣。


4.常打罵孩子卻不准孩子哭,越哭越罵越哭越打,殊不知孩子哭是因為自尊受損,小時候的我們不也是如此嗎?

三.熟悉的成長經驗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及師長的管教模式一一打罵處罰。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會不經意的用最熟悉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如:打罵...等,因為大腦在一個人極度生氣時,是無法正常思考的,會直接反射舊經驗來處理,這也是"扮黑臉白臉"最重要的關鍵。



事實上,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種,其中"扮黑臉白臉"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也許各位會感到疑惑,父母或老師若長期採用「一個扮白臉、另一個扮黑臉」的管教態度,兩人對孩子的賞罰標準有差異,親子關係及班級氣氛是否就很容易緊張?扮黑臉的永遠都在怪扮白臉的寵壞孩子?扮白臉的也永遠都在怪扮黑臉的太嚴厲?其實,扮黑臉白臉是有技巧的,若孩子對扮黑臉的人開始產生恐懼感,對扮白臉的人開始肆無忌憚時,就得小心變成灰頭土臉,因此,園長我認為成功的教養應該是讓自己的教養變得有愛無礙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


而如何正確的在班上或家裡扮演黑臉白臉,有以下幾種方法:

1."同理心"很重要,事出必有因

在孩子發生錯誤的當下,請保持清晰的思緒去釐清孩子會發生這個錯誤的原由,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舉例而言:我們只看到孩子推了oo一把,就立即認為孩子推人不對,而沒去省思孩子究竟是為了甚麼推人。

2.不在孩子面前彼此爭執或討論"教養方式"
孩子犯錯時若被處罰(黑臉),一定會有第三人會跳出來維護孩子(白臉),把孩子帶到另外一邊,此時,千萬不要指責對方方式不對,而是告訴孩子犯錯的原因是甚麼?避免孩子誤以為自己沒錯,事後再找機會私底下與扮演黑臉的聊聊。

3.真正的教養一致需要黑與白的共同堅持
在很多學校常常發生班上兩個老師或家裡兩個大人都為了孩子犯錯,而都對孩子很嚴厲,自以為如此就是教養一致。事實上,這樣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孩子容易因此而導致慢性情緒障礙,正確的作法應該是,黑臉在責怪孩子而孩子也情緒不穩時,白臉應該在一旁安撫或直接帶開孩子緩和情緒,此時不適合告訴孩子哪裡做錯,因為情緒當下是無法聽進去任何話的,應該讓孩子深呼吸緩和情緒後,再告訴孩子做錯的地方,切記不要把孩子放任在一旁哭,因為等孩子自己哭完,就表示孩子已安撫好自己的情緒,此時的孩子已經不需要他人來告訴他哪裡做錯,所以無論你是扮黑或扮白千萬不要只是堅持自己生氣的態度及生氣下對孩子的懲罰,而是要堅持讓孩子了解為甚麼做錯。

4.真正放下身段以身作則


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讓孩子從中學習尊重,在孩子面前常說請.謝謝.對不起,會遠比自己教一百遍還有用。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試著告訴孩子為甚麼,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5.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去體驗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我們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我們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我們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6.與孩子溝通協調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例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跳這個動作是好的,可以告訴孩子跳沙發會發生哪些危險的事,但去公園盡情地跳就不會那麼危險...。

9.孩子就是孩子

有時我們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就連大人也要時常被提醒,更何況是孩子)。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大人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事實上,我們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園長真心建議:


黑臉白臉扮演最怕遇到黑白不一致,例如:孩子鬧情緒時,在破壞物品發洩後,連續嚎啕大哭了個把鐘頭,就是不肯睡覺。媽媽(黑臉)安慰了半天沒有效,正打算要處罰她,爸爸(白臉)就上前護衛:「幹嘛跟孩子這麼大聲說話,她還不滿四歲,懂什麼呢?妳不要這樣啦!」孩子跑來求救後,爸爸(白臉)竟然在孩子面前補了一句:「你最乖,媽媽好兇喔!」其實,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說:「糟糕!媽媽生氣了怎麼辦?.....」(讓孩子了解自己犯甚麼錯)
不論是班導師或是家人都應同心協力,對管教小孩這件事也一樣,絕對不能有兩套標準,更不能因為管教態度不同,而在孩子面前吵架,以避免讓孩子無所適從,在夾縫中學習到不好的言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