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長庚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醫療團隊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藥物迷思


Q1:「藥即是毒」,孩子生病一定得吃藥嗎?


A:不一定;「藥即是毒」主要是要提醒民眾應小心使用藥品。然而,如果家長能遵守醫師指示,且在醫藥(醫師、藥師)就診的情形下嚴格把關「對症下藥」,藥品本身是相當安全,它不僅不是毒,還能適時的改善孩童的身體不適;至於孩子生病是否一定得吃藥,那麼就得看孩童罹患的疾病,如果只是一般感冒,醫師開立藥物主要目的是緩解患童不適,但若不吃藥也不會加重感冒。(陳琦華藥師)


 


Q2:孩子按時服藥一天後病情仍沒改善,需要趕緊換醫師再開新藥嗎?


A:不一定;若患童病情越來越嚴重,家長應帶孩童回原本的就診單位,詢問醫師是否有新的疾病出現,而不是馬上更換醫師,因疾病的病程是「點、線、面」的延伸;此外,若孩童病情維持原狀,身為家長的你可以再觀察一至兩天;若孩童病情有稍微改善通常代表藥物是有效的。(鄭吉元藥師)


 


Q3:孩子服藥後病情已改善,家長是否可以自行停藥?


A:視藥物的臨床用途而定,如果醫師採取的是「症狀治療」,當孩童不適症狀如流鼻水、鼻涕、咳嗽等症狀消失,這些藥品當然不需要再繼續使用;但若是「抗生素治療」就應完成該療程,否則未來會有抗藥性的問題;此外,若是慢性疾病如癲癇、糖尿病、紅斑性狼瘡等就不能隨意停藥。(陳琦華藥師)


 


Q4:上次醫師開的藥沒吃完,是否可以留到下次使用?


A:不行;舉例來說,導致感冒的病毒有一、兩百種之多,其症狀多少都有些許的差異,有的感冒是以腸胃炎症狀表現,醫師則會針對腸胃炎部分予以治療;但有些感冒就沒有腸胃炎的症狀,而是出現咳嗽、流鼻涕等典型症狀,兩者之間在用藥上是有絕對的差異。因此,我們會告訴讀者千萬不要自行當醫師、藥師,否則,一不小心則有可能影響自身的健康、導致病情惡化等危險。(鄭吉元藥師)


 


退燒藥



Q1:孩子發燒一定要立即退燒,否則會燒壞腦子?


A:發燒本身不會燒壞腦袋,除非某些引起腦部病變的原因,如腦炎、腦膜炎等情況,才可能損傷腦袋。當孩童發燒時,家長大致可依下列方法作初步的處理,給孩童穿寬鬆、透氣的衣服,減少被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宜保持在2324 。給予孩童足夠的水分,一般而言,10公斤者一天至少應攝取1,000㏄水分,20公斤者一天至少應攝取1,500㏄。耳溫超過38 可睡水枕(小於3個月),冰枕(6個月以上)。39 以上可用溫水擦澡。(陳琦華藥師)


 


Q2:孩子服用退燒藥多久未退燒,該繼續服用退燒藥?或改用塞劑退燒?


A:孩童發燒若超過38.5 ,家長可以先給予孩童口服退燒藥,若服藥後一小時仍未退燒,才考慮給予退燒栓劑。但退燒栓劑(Diclofenac),目前用於兒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尚未被確認,所以有任何疑問可以直接與醫生討論。(鄭吉元藥師)


 


★發燒也有週期性


「燒燒退退」是發燒正常的表現,通常需23天的時間,才能真的退燒。家長在使用退燒藥時,應遵守正確間隔時間,一般而言,口服退燒藥約46小時使用一次,而退燒栓劑則每6小時使用一次。


 


Q3:孩子服用退燒藥也塞退燒栓劑,4小時後發燒情況「仍沒改善」,需送醫嗎?


A:在上題我們有說過,發燒其實是起起伏伏的;但是,倘若家長幫孩童測量體溫時,孩童體溫有逐漸升高的現象,我們仍建議應帶孩童回去給原醫師做詳細的評估。(陳琦華藥師)


 


抗生素


Q1:聽說服用抗生素會出現所謂的「抗藥性」,所以最好要求醫師不要開抗生素藥品?


A: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是在不當的使用下所衍生出下的問題。孩童生病是否得開立抗生素,家長應交給醫師專業的判斷,若確定為細菌感染當然得使用抗生素治療且應完成該療程。(鄭吉元藥師)


 


Q2:為何孩子鼻竇炎得使用抗生素治療,但鼻子過敏卻不用使用抗生素?


A:鼻竇炎是細菌感染所致,所以得使用抗生素治療;而過敏性鼻炎(鼻子過敏)是身體對過敏原所產生過度敏感的抗體反應,因此,不需要抗生素的治療,不過倘若因過敏性鼻炎延誤治療或誤以感冒治療而併發「鼻竇炎」,必要時也得使用抗生素治療。(陳琦華藥師)


 


類固醇



Q1:千萬不能使用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藥品,因為「類固醇」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A:類固醇用藥雖然會影響孩童的生長發育,但絕大多數患童於停藥一年左右,就會逐步恢復正常發育;然而,類固醇雖然可能會產生許多副作用,但為病情需要,在醫師的監控下,利往往遠大於弊,家長務必信賴專科醫師的處置,不要因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而延誤孩童的病情。(鄭吉元藥師)


 


兒童藥劑 


Q1:聽說現在有所謂「兒童藥劑」,什麼是兒童藥劑?


A:所謂「兒童藥劑」顧名思義即兒童的專屬用藥,兒童藥劑能夠滿足小朋友生理特性及需求,常見用藥方式包括懸浮液、口服液劑、糖漿劑等喝的水劑,也有可咬碎吞服的咀嚼錠,以及含入口中就溶化的口溶錠等,讓小朋友不再畏懼吃藥。此外,水劑部分會附上專用量具或餵藥器,讓家長好掌握正確劑量。(陳琦華藥師)


 


Q2:並不是每種疾病都有兒童藥劑,因此,只要依照醫師指示用藥,即便是成人藥品也沒關係?


A:目前國內約有69種兒童藥劑,包括止咳和祛痰藥、過敏性鼻炎、皮膚癢的抗過敏藥以及退燒、止痛藥;治療中耳炎、呼吸道或腸胃道等感染的抗發炎藥以及氣喘、止瀉、補充電解質或維生素等口服的藥物。然而,當孩童生病時沒有任何兒童藥劑可使用時,家長只要在依照醫師指示下正確使用「成人藥劑」其實也可以相當安全的。(鄭吉元藥師)


 


Q3:給孩子吃藥,應將藥物磨粉?


A:有些藥品一經拆裝、磨粉,藥品的安定性就會改變,尤其在台灣的高濕度環境,更容易使藥品變質加速,即使分包在玻璃紙或玻璃瓶內,也會因與空氣接觸、吸潮、遇光而招受破壞;此外,有些藥品對胃有很強的刺激性,也不適合磨粉等。但由於藥品種類繁多,不適合咬碎或磨粉的藥品,通常外型並沒有特色,一般民眾無法知道哪些藥品可以磨粉哪些不可以,這時可參考藥袋標示或諮詢你藥師,當藥師告訴你某個藥不宜磨粉服用時,也請遵照指示整粒吞服。(陳琦華藥師)


 


★不宜磨粉的藥品劑型參考


腸溶錠、持續釋放劑型、腸溶微粒膠囊、膜衣錠、軟膠囊、易潮解藥品、舌下錠等。


 


用藥安全



Q1:藥品副作用看起來都很恐怖,該如何避免副作用發生?


A:任何藥品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而藥單上所列的副作用主要是用來「提醒」民眾,但不一定會發生在每位患者,除了極少數案例外,一般為短暫且可恢復的,若服藥後有任何不適,有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未必都是藥品引起,所以用藥後出現新的症狀時,請隨時與醫師或藥師聯絡。至於如何避免藥品副作用產生,一般來講,家長只要遵守醫師指示讓孩童定時、定量、正確途徑(如口服、栓劑、外用藥)服用,基本上是不用太擔心藥品副作用的問題。(鄭吉元藥師)


 


Q2:媒體常報導醫療院所開錯藥的新聞,家長該如何避免領(吃)錯藥?


A:拿到藥袋時應先確認藥袋上的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看診醫師的名字等這是領到藥時的優先檢視動作,以防誤拿別人的藥品;其次應留意藥物的名稱、作用,與這次就診的原因是否相關,若你的病症不在藥袋標示的臨床用途内,應再向醫師或藥師確認;此外,在藥袋上通常都會標示藥物外觀,應留意外觀是否與藥袋內的藥物相吻合。(陳琦華藥師)


 


Q3:當醫師開立兩種以上用藥,有無正確用藥順序?


A:藥物大致可分為飯前、飯後服用,基本上飯前(飯後)使用的於用餐前(後)3060分鐘使用即可,至於,哪種藥應先吃或後吃,彼此間的影響關係其實沒有那麼大,不過,有些藥(如止瀉劑)的確必須與其他藥品間隔23小時,否則會影響藥物的吸收,然而這些都會於藥袋上說明,因此,當家長拿到藥時不要急著給孩童餵藥,應事先詳讀藥袋說明。(鄭吉元藥師)


 


Q4:孩子幾歲時才可以開始服用藥丸?使用藥丸時,家長該注意什麼?


A:這並沒有標準答案,原則上45歲的孩童,當孩童吃稀飯、乾飯都沒有吞嚥問題時,多半能服用藥丸。不過餵孩童吃藥丸時,家長仍要注意藥丸的大小,必要時可以詢問醫師、藥師,藥物是否能撥半使用;若孩童真的不會服用藥丸,建議家長可以要求醫師開立兒童專用的糖漿、懸浮液、咀嚼錠等劑型藥品替代。(陳琦華藥師)


 


Q5:吃藥時應搭配溫開水服用,那麼水量應喝多少才夠?


A:水量約在150200㏄左右。(鄭吉元藥師)


 


Q6:孩子吃藥時不喜歡搭配開水,是否可以用其他飲料代替?


A:藥物宜使用溫或涼開水調和服用,以免破壞藥物成分;但倘若孩童真的不敢搭配開水服用,則可以利用糖水替代,切忌與果汁、茶、牛奶等合併使用,以免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陳琦華藥師)


 


幼兒餵藥技巧 


Q1:餵寶寶吃藥時,寶寶總是哭鬧不停動來動去,該怎麼辦?


A:基本上在餵新生兒與較大嬰兒吃藥,最大的不同是寶寶對藥物的反應,新生兒通常比較不會有對藥物強烈抗拒的反應出現,但隨著月齡的增加,較大的寶寶有了吃藥的經驗,就會出現排斥的反應。因此,在餵較大寶寶吃藥時,就必須留意寶寶的反應與肢體動作,以免辛苦餵入口中的藥一下子又全部被寶寶吐出來。(陳淑賢主任)


 


餵藥小撇步



1.身為家長的你應該協助孩童將吃藥與美好的事物連結在一起,如孩童吃完藥之後,給他吃點他喜歡的點心,「正向增強」孩子吃藥的行為。


2.預防寶寶吐奶:餵奶前1520分鐘餵藥即可降低吐奶發生。


3.增加寶寶吃藥興趣:家長可以不定時更換餵藥工具,增加寶寶吃藥的興趣。


 


Q2:餵寶寶吃藥時,應將寶寶的頭往後仰,以利寶寶吞服?


A:未滿周歲的嬰兒應抱在懷裡採「半坐的姿勢」且仰角高於45度,可利用餵藥器(如滴管)將藥擠入舌下或舌頭旁邊以防嗆到。家長在餵藥時應不要急著大口餵,一次一小口即可,此外,邊餵時應邊跟寶寶說話:「快好了,再一口,寶寶好棒喔!」稱讚寶寶。(陳淑賢主任)


 


兒童服藥技巧

Q1:為了讓孩子能乖乖服藥,所以不妨騙孩子「藥物就是糖果」?


A:千萬不能跟孩子說藥是糖果,如此會混淆孩子的認知,造成不必要的危險。(陳淑賢主任)



Q2
:藥品太苦,因此可以將難以下嚥的藥粉放在冰淇淋或布丁等食品上面,讓孩子吞下?


A:藥品太苦,家長可以用一些輔助的東西讓藥變的可口一點,如霜淇淋、巧克力糖漿、果醬、布丁、軟糖等,是沒有關係的;但千萬不要將藥品與糖水之外的飲料想混合,不僅會影響藥效的問題,還可能導致孩童以後不敢接觸這些食物。(陳淑賢主任)


 


藥效問題


Q1:孩子服完藥後,病情馬上好轉,表示這位醫師開的藥很好?


A:不一定。某些疾病有所謂的自然療程,即不吃藥也會自然痊癒,其中又以「感冒」最為常見,換言之,若在感冒即將轉好時,服用醫師所開的藥物,感冒當然就好的快;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可能即「醫師診斷正確」,如「氣喘」,使用止咳化痰藥物效果並不佳,若能給予正確的氣喘藥物,即能有效改善氣喘之不適。因此,醫師開的藥好不好,則有賴於「醫師正確的診斷及正確藥物處方」及「疾病本身是否本身即將自然好轉」。(黃璟隆醫師)


 


Q2:孩童服完藥之後病情馬上好轉,表示醫師藥下的很強?


A:一般來說,在兒科不會有所謂藥下的很強的問題,因為兒童用藥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兒科是依照孩童「體重」、「體表面積」來給藥,且用藥應符合衛生署的規範。(黃璟隆醫師)


 


Q3:針劑比起任何口服用藥來的更好、更有效?


A:錯。針劑看起來雖然比「皮膚貼劑」、「口服」等藥效來的快,但在「用藥安全」上卻是最不安全的,因為,一旦注射錯誤將出現過敏、休克等全身性反應,不僅如此,注射的行為也會造成孩子不同程度的身心傷害;因此,用藥原則的應以「皮膚貼劑、口服、注射」為先後順序。(黃璟隆醫師)


 


注射問題



Q1:為什麼疫苗注射後不需要搓揉注射部位?


A:早期認為注射傳統三合一疫苗,搓揉後會造成發炎及副作用增加,但是後來經過醫師的臨床研究發現並沒有明顯的數據證明搓揉後會造成副作用的增加,反而在抽血發現搓揉後孩童抗體含量升高,不過這只針對傳統三合一疫苗所做的研究;換句話說,輕微的搓揉或是利用棉花球輕壓注射部位都是無妨的。(傅仁煇醫師)


 


Q2:為什麼注射部位有大腿、手臂、臀部等差別?


A:注射部位的差別主要在於注射時不能打入血管,也不能傷到神經因此多半為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卡介苗為皮下注射因此在手臂。其餘幼兒時期之疫苗因為大腿肌肉較厚,較少神經或血管,都注射在大腿(此時期的臀部肌肉較少且有坐骨神經,所以會避免注射在臀部);較大之兒童肌肉注射可打在臀部,等到小學高年級或青少年以上手臂的三頭肌較厚時即可打手臂。(傅仁煇醫師)


 


Q3:什麼情況下孩子才需要點滴注射?


A:點滴注射是一種「侵入性的治療」,對孩子而言,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傷害,因此,除非孩子出現「脫水」或「靜脈注射點滴藥物」或「特殊的處理如急救」,否則,原則上孩子能不打點滴就盡量不打。(黃璟隆醫師)


 


Q4:打點滴時,注射血管之皮膚出現紅腫等現象是正常的嗎?


A:不正常。當注射血管之部位有紅腫的現象,極有可能為「發炎反應」,此時家長應觀察孩子皮膚周圍是否有發熱症狀,若有應該通知醫護人員更換注射部位,除此之外,有些孩子的皮膚對膠帶、優典消毒藥水較為敏感、另外點滴不順等,也都會造成皮膚紅腫的現象。(黃璟隆醫師)


 


Q5:孩子注射點滴時,其輸液的滴下速度都很慢,是正常的嗎?


A:孩子注射點滴其輸液量的多寡是依「體重」來計算,原則上來說年紀越小的孩子,其輸液的速度也就越慢,但是如果孩子有脫水的問題,基於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輸液的速度也就會比較快。然而,輸液的快慢是依據「維持量」及「流失量」來計算,輸液速度太快有可能造成肺水腫,太慢則水分不足以供應身體所需,因此家長千萬不要自行調整輸液速度,以免影響孩子的健康。(黃璟隆醫師)


 


子宮頸疫苗(HPV疫苗)


Q1:何謂子宮頸疫苗?


A:昔日俗稱的子宮頸疫苗,現在已正名為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類乳突狀病毒)疫苗。人類乳突狀病毒疫苗,亦言之,是用來預防最常見的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黃玉成醫師)




Q2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應於何時開始注射?

A:衛生署目前核准使用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女性為9歲到26歲,不過,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45歲以下女性注射嘉喜四價子宮頸疫苗,其保護力可達9成且安全性與對照組一樣。(黃玉成醫師)


 




























種  類



Cervarix保蓓(二價疫苗)



Gardasil嘉喜(四價疫苗)



製造藥廠



葛蘭素史克藥廠(GSK



默克藥廠製造(Gardasil



預防病毒



1618人類乳突狀病毒;即可預防子宮頸癌


 



6111618型人類乳突狀病毒;即可預防(尖性濕疣)菜花、子宮頸癌



如何接種



第一劑量:醫師評估方能接種


第二劑量:首次注射後1個月


第三劑量:首次注射後6個月



第一劑量:醫師評估下方能接種


第二劑量:首次注射後2個月


第三劑量:首次注射後6個月



費  用



每劑約4,000



每劑約4,000



附  註



若無法按照時程接種,最晚應於一年內完成3劑疫苗注射;此外於疫苗接種後,請留院觀察30分鐘才離院。





Q3
:男生也可以注射子宮頸疫苗(HPV疫苗)嗎?


A:目前學術界有兩種看法,有的認為女生接種疫苗預防子宮頸癌即可,男生無須接種;有些人則認為兩性都接種疫苗,對於病毒感染的保護才會有加成效果。(黃玉成醫師)


 


Q418歲下的孩童施打子宮頸疫苗(HPV疫苗)是否只能給小兒科醫師評估?


A:衛生署規定目前能夠評估施打子宮頸疫苗的醫師有家醫科、婦產科、小兒科醫師;雖然如此,建議18歲下以下的孩童應優先給兒科醫師評估較為恰當。(黃玉成醫師)


 


Q5: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副作用?


A: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局部痠痛,有些敏感的人其疼痛的時間還可能超過一天,至於發燒副作用則較不常見。(黃玉成醫師)


 


Q6:哪些人不適合接種子宮頸疫苗(HPV疫苗)?


A:對於子宮頸癌疫苗成分有過敏記錄者、或曾經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有出現過敏反應者、已懷孕的婦女等,皆不適合。(黃玉成醫師)


 


Q7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保護效力可持續多久?


A:疫苗的保護力無法保證百分之百,而且會引起子宮頸癌與生殖道疣的種類多達數十種,所以疫苗只能降低感染風險,而無法百分之百預防所有疾病。至於未來是否要再追加注射,由於目前疫苗剛使用沒多久,所以不知道以後是否需要。(黃玉成醫師)


 


Q8:網路流傳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效期及安全令人存疑,因此不建議民眾施打?


A:迄2008年底,美國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嘉喜)已超過二千三百萬劑,接種者共通報了11,916件不良反應(任何人均可上網通報),其中94%屬於不嚴重的反應,在屬於嚴重反應的6%中,臨床表現都不具共通性,所以專家認為與疫苗接種不具因果關係,安全沒有疑慮。


研究報告指出四價HPV疫苗可以預期降低65%〜70%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及預防罹患外陰癌、陰道癌,預期降低90%的生殖器疣的感染,及預期降低97%人類乳突狀病毒1618型的感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