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禾園嬰幼兒學校 王俐文園長
鵝口瘡是六個月以下的嬰幼兒較容易發生的疾病,不過因為鵝口瘡的病症與奶垢極為相似,也因此經常被家長忽略,嚴重者會導致嬰幼兒食慾不振,以下我們將針對此病症做個簡單介紹,讓家長們可以更了解"鵝口瘡":
Q1:甚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主要在被感染寶寶的口腔兩側內及舌頭,出現白色斑塊的病況,且不能輕易地用棉棒或溼紗布移除,若是感染程度較輕微,通常無明顯症狀發生;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
Q2:鵝口瘡與奶垢要如何區分?
奶垢可以輕易刮起,但鵝口瘡被刮起會出血且會因疼痛而食慾大減。
Q3:造成鵝口瘡的原因?
1.寶寶吸吮過久或使用過大奶嘴導致口腔黏膜磨損,以致白色念珠菌伺機快速生長。
2.寶寶服用廣效性抗生素也是引起鵝口瘡的可能原因。
3.哺育中的母體有過多壓力或有口服抗生素的狀況時。
Q4:如何降低鵝口瘡發生機會?
使用消毒紗布沾煮沸過的溫開水替寶寶清潔口腔(牙齦.舌頭.口腔兩側),一天兩次(每次二~三分鐘,其中一次最好在睡前)。
Q5:如何照顧有鵝口瘡的寶寶?
藥物:
1.抗黴菌藥物通常一天分四次於飯後使用。
2.在餵藥之前,應先用少許溫開水潤濕口腔。
3. 若是使用的抗黴菌藥物為懸浮液,則將懸浮液滴入口腔兩側。
4.若是使用的抗黴菌藥物為粉劑,則以棉花棒或以紗布包手指沾藥物塗抹口腔。
5.在服藥後三十分鐘內,不要讓寶寶進食任何東西。
6.服藥期間至少七天,或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三天。
衛生:
1.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以及奶嘴和玩具等可能與寶寶口腔接觸的物體。
2. 任何可能與寶寶口腔接觸的物體在清潔時,可浸泡攝氏55度之清水至少十分鐘。
3.為寶寶清潔口腔時需徹底洗手。
4.當寶寶患鵝口瘡時,每次餵食時間應減少至二十分鐘並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Q6: 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就醫:
1.治療五至七天後仍未改善。
2.寶寶仍不願意進食。
3. 鵝口瘡情況越來越嚴重。
4.不明原因之發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