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6)
- Sep 28 Mon 2020 16:27
【我的老師不是老師是我媽媽】2020禾園祝您教師節快樂!
- Aug 17 Mon 2020 09:18
禾園「退燒藥使用須知」
為避免不當使用發燒藥品,針對發燒藥使用,以下為相關校園用藥規範:
一切依照醫囑單用藥,醫生交待什麼狀況下用退燒藥就什麼時候用。
不論有無發燒,孩子生病本就具傳染力,除了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請家長接回照顧外,所有使用物品應消毒也避免其他孩子使用,環境消毒也應注意使用工具是否會造成交叉感染或間接感染。
生病的孩子情緒很重要,情緒好身體才會恢復快,最好由平日照顧者親自照顧,「視病如子」是專業照顧者必要的態度。
我們的聯絡本有詳載每次體溫測量結果(沒生病ㄧ天量二至三次;有生病ㄧ天最少測量三至五次)憑記錄家長就可提供醫生參考,也避免問診時因病況說明不清楚導致醫師誤診。
一般來說,吃了退燒藥沒退,通常就是直接送醫的警訊,且ㄧ天也建議只吃ㄧ次單獨開的退燒藥(非含藥包內),若要吃到兩次以上,代表退不下來,此時最好直接看醫生。以下是可彈性不用退燒藥的狀況:
1.發燒時,活動力、食慾、睡眠都無影響。
2.退燒藥非此次醫囑單所開(例如:有些家長會留存之前醫師開的藥,混在新藥包裡要求要用,且非醫師同意)
每次發燒即通知ㄧ次家長,並留有知會記錄,照顧者不能只告知家長發燒幾度,要確實詳述目前孩子精神、食慾、活動狀態,若已達醫囑標準需用發燒藥,請與家長確認是否要使用。
- Jul 09 Thu 2020 09:07
幼兒教育環境裝監視器有用嗎?請看見幼教機構層層剝削下的報復性情緒
【投書】裝監視器有用嗎?請看見幼教機構層層剝削下的報復性情緒
作者/中華國際全齡關照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王俐文
這幾年不管公立、私立或各種公私協力的托教機構,甚或是居家保母或是家庭本身,都出現多起「不當管教」案例,每每令人生氣難過許久,不禁自問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我們的教育體系出了什麼問題?「少子化」現象已經讓「孩子」成為社會中最稀有的一群人,但在亟欲保護的狀況下,卻又頻繁發生造成孩子身心傷害的不當管教事件。
在每個家長將應承擔的家庭責任理所當然堆往幼教老師肩上的今日,第一個被犧牲的就是幼教老師的家庭。我進入幼教業,已經將近25年。從老師到學校創辦人,從打掃、佈置、文書、修繕、溝通協調、自製教具、教學、彈琴、科學、藝術、管理等等,各式各樣的幼教瑣事都做過,各式各樣的挑戰也試過,皮膚越來越差,肩膀越來越厚,動作越來越快,打扮越來越少。從不會眼觀四面變成耳聽八方,從沒膽子的實習姐姐變成什麼都不怕且眾多孩子口中喊的媽媽,從怕髒不敢碰變成再髒都可以自己來……在這樣的職場鍛練下,每個幼教人在回到家庭後,都早已精疲力盡。
「無死角」的監視錄影、提高罰鍰與增加裁罰方式,就能遏阻「不當管教」問題再發生嗎?增加情緒管理課程就真的能讓家長不再憂心?改變公私幼比例就能夠減少「不當管教」問題?當了全心全意的好老師,就無法真的當全心陪伴的好爸媽。幼教人的家庭背後總有不同的故事,一個能讓自己流淚的故事,有犧牲有心酸,有無奈有傷心,把心力奉獻在成就他人的家庭身上,像無數的安全繩網一樣的交織著。我常說,最有福氣的行業,幼教業當之無愧,因為助人成長幸福,才是幼教業的使命,想要謀利,只會對幼童帶來傷害。
「一個巴掌拍不響」違法下的層層壓迫
這些不當管教案例,到底在違法背後隱藏多少潛在的問題?「不當管教」在學前教育中,似乎已成為長期不被尊重、層層被剝削下報復式的情緒宣洩結果,更道出在教育金字塔最底層的幼教老師,在受壓迫下的反彈現象。政府-校園-家庭所產生的壓迫鏈,讓孩子不知不覺成為改善少子化政策下的犧牲品。
許多幼教人不敢喊「我幼教人我驕傲」,是因為幼教業一直以來都被大眾當成僅有「看顧」功能的勞力工作,就像《做工的人》這部戲中所呈現的工人角色一般,卻不曾想過,一間房子的建造、一個人的品格及學習態度的養成,少了基礎教育及施作,都將造成永久的後天不良問題。
越是奠基的工作,越是不被看見,就如同房子蓋好了,大家只會稱讚設計建築師,忽略一間房子需要多少專業的工人冒著生命危險來成就一位建築師。孩子學成了,大家也只會記得最後階段的指導老師,卻忽視了教一個「似懂非懂」的孩子,比教一個「什麼都懂」的孩子還要難。我們的社會對於「表象」成品的重視仍舊多於「根基」啟蒙,不當管教問題並非只是單一機構問題,而是整個幼教體制弊病下的惡果。
重罰真能遏止「不當管教」?
回首過去,所有的幼教人在踏入幼教業時,無不是抱著愛孩子的初衷而來。在家裡,他們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疼愛的孩子,在職場,他們不求富貴只求付出,內心也都有想要完成的夢想。有人想要平凡安穩的生活,有人想要幫助更多的孩子,有人想要組成幸福家庭,有人想要繼續學習,為孩子帶來更豐富的新知。儘管不被重視,儘管沾滿孩子們的口水及訓練孩子自理後的髒穢物,都願意為了心中的夢,一直撐下去,一直努力著。
即使這份工作走的很累、很無力,被政府當成犯人管理,讓家長當成僕人使喚,受到旁人不尊重的眼神看待,內心仍像藤蔓一樣,牢牢的牽絆住那份堅韌。相信每個努力的幼教人,都不想因為體制產生的問題,而被迫讓大眾用放大鏡檢視;每個用心在付出的幼教人,都不想要自己所有的舉止行為都被透明化檢討;每個在職場的幼教人們,都想能利用專業來教導正在牙牙學語的孩子們,也想給予每個孩子更美好順遂的未來。
但曾幾何時,這些抱著愛孩子初衷踏入幼教業的人,卻變成傷害孩子的陌生人,專業的快樂場域,淪為傷害孩子的恐怖煉獄,該是倍受尊敬的「貴」人老師,如今成為祈求原諒的「跪」人老師。時至今日,不當管教已成為幼教人深怕誤入的黑暗叢林,更不是一塊警告牌祭重罰就能阻擋得了!
我認為不當管教並非罰責重就能遏止,因為當重罰產生,亦代表孩子的傷害已經造成。更何況,哪個不當管教不是在監視器下發生?調閱監視器,不也代表傷害孩子的存在事實?另一方面,再多的情緒管理課程,都只是暫時壓住某些失控行為。因此,在傷害已造成的狀況下,重罰只是撫慰人心的一種做法,並不能真的遏止不當管教。
讓幼教回歸單純的美好
在所有的工作環境中,整天和小孩相處的幼教業可能最為單純,但也因為過於單純,老師就像長期受虐的婦女,習慣被說服,也習慣被不合理的對待。在層層剝削及苛刻的對待下,他們隨時處在壓力爆炸的邊緣。你眼前所見的每座幼教獎盃,其實都是用汗與淚一點一滴的築起,用方巾一次一次抹出孩子可愛的臉,用愛牢牢的抱住每一位純真的孩子所換來的。
幼教並非什麼不專業的職業,而要如同醫生一般的敏銳、律師一般的伶俐、藝術家一般的美感手巧,教授一般的求知見解,偵探一般的抽絲剝繭,但又是誰讓這麼專業的幼教人變得不專業?
幼教人的初衷因何消失殆盡?可能的原因包含:
「少子化」造就了父母責任無止盡的轉嫁,也成就了包金包銀的孩子們;
「少師化」形成了業界寧爛勿缺的奇特現象,不專業充斥在專業的場域上;
「缺友善」來自於幼教政策的現況,犯人式無彈性管理讓人與人相處更具隔閡;
「缺地氣」很會考證照的老師不見得很會帶孩子,很會帶孩子不代表很會教孩子,很會教孩子不見得能教出好孩子,不當管教不乏評鑑績優、公辦民營的機構,也不乏知名大專院校所培育出來的師資,可見學前教育在產、官、學界均已失能;
「阻自由」平價的同時,帶來的是不當管教的危機,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長期阻礙私校收費,在人工最昂貴的時代,卻無法回歸市場自由機制,是教育最無奈的現象。
以上這些,都是抹滅幼教人初衷的真實原因。唯有徹頭徹尾檢討才是真正預防不當管教的好方法,校園生活才會回復原有的幸福快樂,成為孩子的安全堡壘。
(原文出處:天下雜誌獨立評論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9629)
- May 04 Mon 2020 08:40
「三翻六坐七爬八站」,寶寶的自主性發展~先靠自己再靠別人~
文/禾園文教集團 創辦人王俐文
圖/禾園托嬰中心
「翻身」是寶寶人生第一次透過「靠自己」的平行移動,「平行移動」讓寶寶第一回看到世界的廣度。孩子從出生開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學習,不論是「視覺所見、聽覺所及、嗅覺所聞、觸覺所感、味覺所嚐」都是影響孩子未來腦力發展的重要關鍵,寶寶學會翻身除了是運動技能的進一步發展開始,也代表已經進入敏銳度發展黃金期,更能促進智力發展。
「站立」是寶寶人生第一次依靠「身旁物」的垂直移動,「垂直移動」~讓寶寶頭一回看到世界的高度。
從被抱著觀察身旁的人事物到能自己扶站看到周遭的人事物,這對寶寶來說,除 了是平衡控制學習的開始,更是意識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一個簡單的扶站過程更意味著寶寶憑藉自己解決目標問題能力的發展變化,寶寶的腦部發展此時期不容小覷。
- Apr 07 Tue 2020 18:42
[護眼123] 近視是疾病,打敗惡視力
重要!很重要喔!
各位家長一定要重視,幼兒視力保健
您知道嗎?
兩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螢幕產品喔!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Mar 03 Tue 2020 22:35
幼兒防疫必備!好記好唱的魔法洗手歌
「手心...手背...弓起來刷一刷...好了沖水吧」、
「啊!忘記要洗20秒了啦!」 洗手步驟好多,
記不起來又不知道該洗多久嗎?
和小羊老師與鯨魚老師一起,輕鬆愉快的學會魔法洗手歌 不但好玩又好唱,唱完、洗完,剛好也過了20秒唷!
魔法洗手歌傳送門https://youtu.be/rc9kii7mdgc
- Jan 28 Tue 2020 20:57
認識2020「武漢肺炎(冠狀病毒)」(繪本故事)













- Apr 17 Wed 2019 18:34
寶寶的形狀世界
寶寶何時開始認識圖形
10-12個月,其實,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圖形認知能力,可以開始教他認識一些基本簡單的圖形,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此時期的寶寶對於這些圖形,已經可以分辨出形狀的差異,對大小的認知也較早就表現出來了,半歲前的嬰兒已經具備辨別大小的初步能力。
在家如何教寶寶認識圖形
1、用玩具認形狀
家裡的玩具都可以成為寶寶認形狀的工具,例如圓圓的皮球、方形的小汽車、圓柱形的水桶等等,可以在寶寶玩玩具的時候,問「皮球是什麼形狀」、「小汽車的窗戶是什麼形狀」,如果孩子開始不知道,爸媽可以先跟寶寶強調一下具體形狀,然後再接著問,加深寶寶對各種形狀的印象。
2、用積木教寶寶認識圖形
1歲寶寶在了解圖形訓練時,積木是很好的教具。你可以事先準備好幾個形狀的塊或紙板,父母說每個圖形的名稱,讓孩子給你相應的塊或紙板,如:「把圓形給媽媽」,「給媽媽找一個三角形」等等。當孩子們認出這些數字時,他們會被教導說出每個圖形的名字,比如指著三角形問孩子:「這是什麼形狀?」對於這些數字,家長還可以教孩子認實物,至於看球告訴孩子:「這是一個圓圈。」
3、用鑲嵌及鑲空的玩具教寶寶認識圖形
稍大一點的寶寶,還可以用一些鑲嵌及鏤空的玩具來學習,然後可以慢慢使用幾何圖形組。進一般這個年齡的孩子只能掌握一些簡單的圖形,對比較複雜的圖形還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家長要有耐心,也不要要求太高,讓孩子從簡單學起,循序漸近。
- Jun 17 Sun 2018 20:33
虐童事件頻傳~(全安認證)讓寶寶托育更有保障!
近年~不論公私立機構或一對一褓母照顧,虐兒事件總時有所聞
政府更是束手無策,似乎只能等問題發生消極解決
相信在少子化的衝擊下,不論是公立機構或是私立機構或是個人褓母,費用已經不是唯一爹娘考量是否送托的重點,未來能受到爹娘青睞的重點將取決在
『托育品質的優劣』
在禾園多年的努力及長久累積的經驗下,透過新開發的全安認證課程,能有效讓孩子的托育環境不再充滿危機,讓家長更加放心
『全安課程』正式啟動導入各校園
- Feb 16 Fri 2018 23:16
您的孩子有找對人照顧嗎?
新聞原文
托育「擔憂」只靠「訪視及稽查」來解決
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台灣少子化問題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育兒環境不佳,據調查,社會新聞常出現保母或托育機構虐嬰虐兒,孩子出生常常找不到適合的人照顧,即便政府單位提出多項措施並頻繁訪視及稽查,虐嬰虐童狀況仍舊有增無減。
托育「問題」不能只靠「廣設公幼」來解決
在賴揆指示下,政院力推的「私立公共化」政策,決定補助就讀私幼的家庭,每人、每年 2~7 萬元不等學費,最快今年 9 月上路實施,初估首年中央加地方經費共 300 億元,解決 0~5 歲幼兒托育問題。
托育品質持續受關注「私幼軟實力」成選擇趨勢
禾園文教創辦人王俐文認為,現今台灣已經步入日本後塵,並正式進入到少子化精緻托教時代,硬體設備已經不再是父母首重的托育選擇,整個托育軟實力才是托育機構在這少子化衝擊下能存活下來的關鍵,因此,提醒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托育對象時,保育、照護、教學…等細節才是保障孩子托育安全最重要的觀察重點。
家長所面臨的托育問題疑慮,以下有幾個方向提供選擇:
「全安認證」保障安全無慮
保母/托嬰中心/幼兒園……等托育品質良莠不齊,為有效提升執行面的品質效應,除了政府單位各項控管措施外,教養護專業單位控管更為重要,以禾園目前首推的「全安認證」來說,經由此認證的機構及托育照護人員、師資,均可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托育品質,而此認證內容非常繁複且非一般政府單位一次性考試可取得,雖取得方式不容易,但一旦取得後,不但可以提供嬰幼童、兒童、年長者更優質的教托照護,更可以有效減少中生代家長送托擔憂,也能提升整個機構的素質。
羊毛出在羊身上 大鍋炒不出好菜
一般來說,托育品質越高,費用相對也不會低,因此,在一定品質下的托育機構或個人照護者,不論餐點或教學或保育都會有所謂的管控流程,所以,細節式了解比對托育費用及托育服務內容,才能避免誤找表裡不一或大鍋炒粗菜的教托照護機構(者),而何謂細節式托育服務內容?以禾園細節式托育服務為例,必須包含:教學、保育、醫護、營養、發展這五大項。
導入繪本品格禮儀教育 下一代就會是優秀的
以優秀教育體制來說,「你應該怎麼做」是所有品格教育最剛開始的雛形,不要讓自己丟臉、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對人感恩,給孩子耳濡目染的機會並灌輸禮儀社會的概念,教會孩子從小尊重生命,長大就會減少越軌行為,在職場上也更會有成就。
禾園創辦人王俐文說,以孩子為中心已經不再是未來教育主軸,讓孩子了解生命的由來,『全品格禮儀教育』才是接下來的教育主軸,以日本教育為例,不驕寵孩子、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鍛練孩子的責任感及吃苦能力,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個性而不養成「啃老一族」心態,綜觀上述,『全品格禮儀教育』絕對是新世代家長在面臨各式各樣琳朗滿目的各類學校的首選。
- Nov 27 Sun 2016 00:05
『禾園台北大直托嬰旗艦館 (家家幸福123-全安保護專案)』
辦理目的:
1.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鼓勵生育』相關政策。
2.協助中央政府落實相關公益福利政策。
3.慶賀禾園學苑成立『全安保護中心』。
專案經費來源:各友善合作企業及知名嬰幼兒品牌商。
專案期限(限額):即日起至106年1月底。
專案對象:限105年12月至106年1月間(台北禾園大直校)就讀寶寶。
專案內容:
幸福補助1:每人每學期註冊費補助4200元,持續到畢業。
幸福補助2:每人每月保育費補助13000元,持續到畢業。
幸福贈送3:迪士尼正版全台限量手偶一組(共7款),送完為止!
※已於11月底前報名原幸福123獨家專案者,除上述補助外,另享有:
(1)入園日起六個月內,免費在校使用滿意寶寶或日本大王尿布。
(2)六個月前寶寶免費洗澡服務。
(3)精美動靜態學習記錄一組。
(4)晚間七點前免延托費。
(5)免費寶寶營養晚餐(專業營養師餐點設計)。
12月底前入園-獨家限額贈送(每學期)動靜態學習記錄。
家家幸福123,全安保護之幸福送你(妳)家....
大台北地區最高補助專案,請洽詢:(02)25331313
(台北大直校)禾園托嬰旗艦館館址: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389號1樓
禾園官網: http://www.ho-yuan.com.tw/
線上報名: http://www.ho-yuan.com.tw/conregister.aspx
- Nov 12 Sat 2016 11:30
BABY們最自然、愉悅的閱讀賞析課
文/圖 禾園嬰幼兒文教集團
電腦、電視不是不好,但必須先建立閱讀習慣,以降低電腦及電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專心度…,研究發現六個月前就開始有效的接觸閱讀,小學一年級就可以唸金庸小說;透過『繪本教學』可以讓五個月的孩子擁有最基礎的數概念,如:大、小…;藉由繪本中精美的圖畫和有趣、溫馨感人的故事,讓孩子學會包容及寬容,增加個體受挫折的能力,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與經驗;透過『繪本教學』中的指字唸字方式可以讓孩子從中學習字音連結,也能增加進小學前認字數量。
從說故事、編故事、演故事、玩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學習組織自己的思考,體驗語言的表達形式,累積創造的能力;將閱讀擴展至生活,如:看合適的電影、看畫作、逛超市…等,多看多記憶多方面刺激,將有助於孩子未來學習的寬廣度。
培養孩子正確的閱讀方式究竟有多重要?不正確的閱讀過程將造成孩子將來讀死書及課堂吸收新知能力降低,例如:同樣一起上課但都只花十分鐘看書,有人可以拿一百分,有人卻考不及格…,凱旋國小附幼利用『繪本教學』試教,成功讓一位有語言障礙孩子可以在入小學後轉進一般正常班。
綜合上述及目前研究發現最有效的潛能開發學習就是『繪本主題教學』:也就是將『六感』(此指視、聽、觸、動、嗅、味覺)當作方法,『繪本』當作工具,提升不同年齡嬰幼童智技能。
- Nov 06 Sun 2016 17:14
舉手發言=主動學習!!!
文/圖 禾園嬰幼兒文教集團
常常聽到很多家長、老師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比從前,特別在於『學習自動自發』的習慣上,例如:早上上學懶得起床,非得要父母三催四請才心不甘情不願去上學、到了學校上課也懶得聽課,只想下課趕快到操場去玩、回到家也懶得寫功課,或是勉強完成,然後就看電視、上網……,相信這些是很多父母、老師常常碰到的情形。
總是聽年紀大一點的長輩說小時候讀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讀書的機會一定是認真、自主,可惜這樣的好習慣在當前孩子的學習中,似乎不容易看到,有什麼方法或是策略可以從小幫助孩子們增加主動學習的行為,相信是大家關心的一項教育議題。
『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在於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時,他會試著去學習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非逃避問題或總是依賴別人去把問題解決,這同時也是我們在嬰幼兒時期的教育中是一項重要,但常常被忽略或是培養方向錯誤的能力。
如何讓孩子能『主動學習』?何時開始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其實,培養孩子不怕丟臉能舉手發言的能力,就是最初培育孩子『主動學習』的第一步,即便孩子還在牙牙學語,即便我們認為孩子還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事實上,孩子們自出生後就像海綿一樣,不斷的藉由各種生活中的感官刺激來學習,孩子越小反而潛移默化學習得更多,所以從BABY時期開始培養孩子主動學習是最佳時機。
「舉手」代表個人意願的表達,「發言」代表個人語言的成熟度,因此,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可以開始培養主動學習的基礎功「舉手」,當意願有完整且尊重式的進行表達後,「發言」在嬰兒及幼兒時期的銜接階段就會開始發展,發言學習的過程必須經過同理、尊重、禮貌…等歷程,才能讓「發言」能力趨近成熟!
- Jul 10 Sun 2016 20:21
(HOYUAN特色教學)分享就是關心、關心就是分享!!!
文/圖 (禾園)禾豐托嬰中心
學會"關心",
是孩子從出生後就必須持續進行的不斷電課題,
從被關心到關心他人,
從體驗關心到付出關心....
"分享"學習,
學習"分享"有助於孩子的新知學習,
更有助於孩子的發展.....
"我想要".....
是每個孩子在學習分享過程中,
最常"天人交戰"的時刻,
也是經常出現在一歲多孩子身上的分享窘境,
因為,此時期的孩子....
已經開始會用"情緒"來表達"我想要"的意念,
也開始意識到"不能隨便拿他人手上物品".....
此時,
不妨試著讓孩子交換玩手上的玩具,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有被關心到,
也了解透過友善分享的動作,
可以代替不友善的搶奪行為,
進而得到鼓勵及正向的稱許!
"你我不分".....
是一歲前的孩子在學習分享過程中,
最不經意的"野蠻"時刻,
此時期的孩子....
看到就拿(安全感的進化論),
拿到就咬(宣示主權意味濃厚),
常常兩手兩個(確保遊戲領域).....
此時,
可以透過孩子手上的物品進行互動遊戲,
讓孩子轉移注意力,
為孩子安排個安全距離,
互相交換遊戲領域裡的玩具,
讓分享融入孩子的成長活動!!!
- Feb 12 Fri 2016 23:23
禾園寶寶專屬「收涎儀式」~~
文/圖 禾園嬰幼兒文教集團
收涎儀式的由來
一般收涎儀式都是在寶寶4個月大時(開始長牙會流口水)舉辦,「收涎」最主要的意義就是收起寶寶的口水,為寶寶解決流口水的毛病,並透過親友祝福期待已四個月大的孩子將來能永無遲涎(延),成長快速,也意味著寶寶準備「斷奶」,開始要嘗試副食品,漸漸步入「獨立進食」的階段。
收涎的祝福句子分享:
•收涎收答答,乎你卡緊叫阿爸!
•收涎收答答,乎你卡緊叫媽媽!
•收涎收灕灕,乎你阿爸大賺錢!
•收涎收灕灕,乎你大漢好脾氣!
•收涎收灕灕,乎你健康好搖飼!
•收涎收漓漓,乎你明年招小弟!
•收涎收灕灕,乎你事事囉如意!
•收涎收灕灕,乎你大漢吃百二!
•收涎收灕灕,乎你健康好搖飼!
•收涎收灕灕,乎你事事囉如意!
•收涎收答答,乎你考試攏all pass!
•收涎收答答,乎你水各兼樂咖!
•收涎收答答,乎你大事小事都不必怕!
•收涎收灕灕,乎你聽話懂代誌!
•收涎收答答,乎你長大做大官!
•收涎收灕灕,乎你長大勞賺錢!
•收涎收答答,乎你聽到打雷不必怕!
•收涎收灕灕,乎你身體真勇健!
•收涎收答答,乎你讀冊認真不懶惰!
•收涎收答答,乎你每天穿美衣!
•收涎收答答,順事如意沒意外!
•收涎收答答,乖巧可愛人人疼!
- Jun 11 Wed 2014 17:13
疾管署公告
-
腸病毒新聞稿:
腸病毒疫情近來急診腸病毒個案比率已達千分之12.28,疫情快速攀升,主要流行病毒株仍為克沙奇A型病毒,最容易引起重症的腸病毒71型活躍度尚低。該署表示,5歲以下的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以及教托育機構加強防範,且因大多數的腸病毒感染者沒有症狀或僅有類似感冒的症狀,成人的症狀更加輕微,不容易察覺及預防,成為潛在傳染源,所以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
登革熱新聞稿:
疾管署公布今(103)年入夏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依據疾管署統計資料,今年截至5月28日,共有18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境外移入病例共計65例。由於時序已進入夏季及梅雨季節,環境中非常容易產生積水容器,若未及時清除恐將成為病媒蚊孳生源,增加登革熱流行風險。疾管署呼籲民眾,請務必加強家戶內外環境管理並經常巡查,回收不需要使用的閒置容器,落實孳生源清除,以避免孳生病媒蚊。如經地方政府通知或公告,仍查獲病媒蚊孳生源,將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裁罰新臺幣3,000至15,000元。
-
麻疹新聞稿:
疾管署公布今(2014)年第13例麻疹確定個案,該名個案為本國籍45歲女性,曾於4月11日至5月6日間前往中國大陸遼寧省,5月16日至23日間赴福建省旅遊。依監測資料顯示,中國大陸麻疹疫情呈上升趨勢,疾管署針對中國大陸麻疹旅遊疫情建議,提升為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民眾前往中國大陸旅遊應注意個人衛生且避免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之嬰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機會。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容易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目前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預防方法。疾管署呼籲家中若有滿1歲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嬰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未完成接種前,請避免攜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機會。
三、目前園內持續強化處理作為及防治措施:
(一)每週或定期召開會議研商防疫事宜,持續各項減災、整備及應變作為。
(二)教職員工除做好本身自主健康管理,且隨時觀察並定時檢查園內幼童健康狀況,如有任何異狀,立即隔離通報。
(三)掌握師生至境外病例地區交流或旅遊之狀況,落實追蹤自主健康管理紀錄。
(四)校內常備相關防疫物資(含口罩、體溫計、消毒劑、隔離衣…等等)。
(五)每日清潔幼童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如鍵盤、課桌椅、門把、公共區域的公共用品、教具等。
(六)加強宣導幼童、教職員工及家長於日常生活應勤洗手、重衛生之衛教資訊。
(七)建議請假在家休養時,亦應記得戴口罩及勤洗手,以免傳染其他家人。
(八)加強學校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查閱旨揭傳染病最新疫情及衛教資訊,可撥打免付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或至疾病管制署(http://www.cd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