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諮中心「設限」撇步大公開! 
文/ 盧宜蔓諮商師     圖 / 禾園嬰幼兒學校 
「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麼我的孩子不像別人的孩子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到底該怎麼教小孩呢?」。在高雄市兒童青少年與家庭諮商中心經常會有父母表示自己的孩子很難教,或者已經教了很多次還是沒用,又或者已經打罵了,但成效不彰,父母常會納悶,除了對孩子懲罰及說教外,還有什麼撇步? 
 
面對很盧又講不聽的孩子,兒諮中心表示打罵是下下策,有時反而造成親子衝突更嚴重,其實父母可以用一種稱為『設限』的方法來影響孩子的言行,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說出孩子的感受、想法、期待、及需求  
說出孩子的感受或想法,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了解與接納的。例如:「我知道你覺得很生氣,很想要打人」、「我知道你想要用大叫的方式讓我聽你說話」、「我知道你覺得這樣很好玩」、「我知道你真的很想要買這個東西」。 
第二步 說出限制 
以明確、清楚、具體、肯定的方式說出限制,因為模糊不清的限制會讓孩子感到困惑,且不知如何遵守。例如:「你不能夠打弟弟」、「在這裡你不能大叫」、「這不是拿來玩的」、「在你錢還沒有存夠以前,不能吵著買玩具」。 
第三步 提供另外可行的方法 
孩子常常不知道還有其他的方式也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提供一些替代的方法供孩子選擇使用,一方面滿足孩子表達內在的需求與感受,另方面也能讓孩子學習選擇適當的方式。例如:「你可以把你的生氣發洩在枕頭上」、「你可以拉拉我的手,這樣我就知道你有話跟我說」、「如果你要玩,你可以拿這個」、「你可以把每天的零用錢存起來,這樣下個月就可以買這個玩具了」。 
 
要想改變孩子的行為並不容易,就如同習慣的養成一樣,需要一些時間的累積。在設限時,孩子常會想要打破這些限制,並且不斷試探父母的界線,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更多點耐心,堅定的態度尤其重要。提醒父母別太快放棄,通常設限的使用是需要一些堅持的,有時候是需要重複上述三步驟兩到三次才會看到成效。若您發現處理孩子問題行為遭遇困難時,可以透過電話諮詢高雄市兒童青少年與家庭服務中心免費專線:0800017685或撥07-3878970。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圖 禾園嬰幼兒學校


大陸毒奶粉流入台灣,目前已確定未流入嬰兒奶粉市場,但卻流入一般食品市場並製成麵包、蛋糕、月餅、冰淇淋等,令人擔心的是三聚氰胺非食品添加物,是一種化學物質,過去僅在動物上證實三聚氰胺確有毒性,此次大陸嬰兒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後,出現腎結石、腎衰竭甚至死亡,這是第一次在人體上直接證實三聚氰胺的危害。也因此很多家長個個人心惶惶~深怕自己誤食變成白老鼠~而造成許多後遺症。


事實上此次毒奶粉事件會造成腎結石..等狀況,原因是因為嬰兒主食是以奶粉為主,幾乎是天天食用再加上嬰兒腎發展較無成人成熟,也因此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但若成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了含三聚氰胺的麵包或蛋糕,其實也不必過於驚慌,一般如果成人吃進少量含三聚氰胺奶粉製成的麵包、蛋糕等,腎臟應還能自然代謝去除,除非天天吃或經常、大量的吃,才有可能造成泌尿道結石



但毒物科專家仍建議若家長擔心的話,可以讓孩子多喝水,一公斤體重約30cc水量,可避免結石。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亞庭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很多人都認為十二個月以下的小BABY整天只知道吃了睡、睡了玩、玩了吃什麼都不懂,更有人認為不論任何時候對小BABY進行任何潛能開發課都是有效的,其實英國學者最新研究發現,不同月齡的小嬰兒所應開發的潛能會隨個人特質及月齡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說一旦錯過某一個月齡,就等於放棄某一種潛能開發的機會,更別說選錯潛能開發課了,即使往後要加緊補開發該項潛能,成效仍是有限!


而究竟潛能開發課該怎麼選擇?甚麼又是好的潛能開發課?其實,完整的潛能開發是必須掌握孩子整個成長及特質...等項目評估後再與教學完整結合,而不是單單只進行教學而已,以下將提供家長如何去分辨好的潛能開發課程四大重要指標:


1.必須有完整的保育評估並有完整報告(包含:成長.飲食.健康....項目)


2.必須有各種領域的發展詳細評估並有完整報告(包含:語文.數.科學.美學.情緒..等九大項學習指標)


3.所有的發展領域均需搭配十大智能進行潛能開發課程(此部分會列於上述報告書中)


4.潛能開發課程是連續性的課程而非單一每週只上幾小時課程或才藝課程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大腦和認知力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倫敦大學的學者們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經過一連串的實驗認為出生兩個月~兩歲之間越早接觸對的潛能開發課程將有助於未來的成就發展,而剛出生~兩個月的寶寶因為仍在適應母體外的環境,此時段將會是休眠期,所以也不必急著在一出生~兩個月內給予太多的潛能開發課程。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20 Wed 2008 23:57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張禎雅


圖/高雄市禾園嬰幼兒學校


什麼是潛能開發?


何謂「潛能開發」?很多家長都誤以為是強迫孩子提前學習,其實這是錯誤觀念,正確來說潛能開發是舉凡寶寶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各種行為的發展如感覺、知覺、認知、動作等等,藉由專業判斷及引導提供寶寶腦部足夠的刺激,誘發腦部各項功能使其隨著發展更趨成熟及精進。


 潛能開發何時讓寶寶接觸最能達到效果?

潛能開發黃金時期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母體內」第二個階段是「出生後~兩歲」
調查發現長期以來,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原來0~2歲時期竟然扮演潛能開發如此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些人會覺得:「反正孩子都不記得這個時候的事情,學這麼多有用嗎?」其實他們並不是不記得,而是無法提取這時候的記憶,但這些記憶卻會影響成年後的學習與性格

潛能開發和一般的學習有何不同?
完整的潛能開發是一套複雜而專業的課程,與一般的學習有著實質不同,簡單來說,潛能開發可以激發孩子所有未知的能力及增進現有學習能力,而一般幼童學習僅止於孩子本身已出現的能力給予增強


以台灣來說,潛能開發課程一直是近年來所有教育人士在研討的議題,而完整的潛能開發需包含:數.語文.科學.美學.音樂.體能...等各種項目,且必須從0-6歲不間斷完整進行,目前全球進行完整潛能開發的嬰幼兒學校並不多,很多都是屬於不完整狀態,但台灣就佔有兩家擁有完整潛能開發課程,由此可知,潛能開發已成為現階段全球嬰幼兒教育最重要的發展時期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Aug 17 Sun 2008 11:18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圖 禾園嬰幼兒學校
看到這篇文章一定很多家長會問~不會吧!喝水也要訓練~不是渴了就喝嗎? 其實,自寶寶初生開始就必須陸續在對的時間及地點接受各種正確的技能訓練,而喝水訓練就是孩子成長過程所有技能訓練中的其中一種,一般來說,每日的喝水量應為每公斤體重30cc水量,當然喝水訓練指的並不是"孩子會不會喝水",而是喝水過程中使用的器具及技能,例如:從用奶嘴吸一直到可以自己拿杯子喝...等,而一般來說喝水訓練可分為以下六步驟:


.出生~兩個月:


      使用工具:無柄奶嘴型喝水杯(奶嘴選用宜由小流量~大流量)


      注意事項:此階段孩子尚未能使用雙手握水瓶,且因吞嚥能力尚未發展完全,宜使用奶嘴型水杯。


      市售工具說明:若不知何為小流量,可參考各家廠商所附的說明,舉例來說,部份廠商會分為喝水用.喝奶用.米麥精用...等,需以每家廠商使用說明為準。


.三個月~四個月:


      使用工具:有柄奶嘴型喝水杯


      注意事項:此階段孩子已能逐漸使用雙手握水瓶,有關吸吮能力也會在此階段訓練完成。


      訓練過程說明:因孩子開始自行練習用手握柄喝水,建議剛開始水量不要裝太多,以免孩子因手酸而使水量補充過少。


.五個月~七個月:


      使用工具:有柄鴨嘴型喝水杯


      注意事項:此階段為飲食準備期,需開始為準備接觸副食品及將來使用杯子...等進行事前訓練,同時也是脫離奶嘴重要的準備階段,研究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奶嘴戒不成功跟此階段有關。


      訓練過程說明:很多家長在面臨孩子滿一歲要開始戒奶嘴時,都會問說 花了那麼久的時間,怎麼老是無法訓練完成,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其實,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喝水杯這一環,在戒的過程中雖需循序漸進,但也要留意孩子所使用的東西是否都是奶嘴型,若只是讓孩子單純不碰奶嘴,但周邊卻是充斥著奶嘴型的物件,反而會讓整個脫離奶嘴的訓練期拉長,所以一般來說我們都會建議家長提前在此階段為孩子戒奶嘴做暖身準備,不知不覺的以最自然的方式慢慢讓孩子脫離奶嘴。


      市售工具說明:市售特殊柔軟材質鴨嘴吸口比奶嘴略大,但並不會流出過多水量,也不會傷害孩子口腔,是此訓練階段最重要的工具。


.八個月~十二個月:


      使用工具:有柄吸管型喝水杯


      注意事項:此階段是進階型吸吮能力訓練,一般來說,剛開始孩子會出現吸一半卻吸不上來的窘境,建議家長將水杯放在孩子垂手可得之處,經由照顧者示範及鼓勵後讓孩子自行去練習,一般來說,約練習兩三次後就可以吸的上來了。


      市售工具說明:應選用BABY專用特殊柔軟材質吸管的水杯,避免孩子在練習過程中,因咬吸不當而受傷。


.滿一歲~三歲:


      使用工具:有柄寬口型喝水杯


      注意事項:此階段是進入孩子使用普通杯子喝水前重要的訓練。


      市售工具說明:以適合孩子嘴大小及易喝.不會漏出為準。


.三歲~五歲:


       使用工具:一般喝水杯


      注意事項:此階段孩子可開始使用普通杯子喝水,若上述階段已訓練完成,便可進入本階段。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到要訓練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很多家長就開始傷腦筋,為使家長能在吃飯訓練過程中更加順利,禾園特在此針對家長相關疑慮進行分享~期望能幫助到更多正準備或正在進行吃飯訓練的家長。

一.何時可開始訓練孩子自己吃飯?

1.等20顆乳牙完全長出後,再開始訓練~快的話約一歲半~兩歲左右。

2.對於拿湯匙的動作開始表現出興趣,例如:飯碗放在孩子前面,孩子會主動想要伸手去拿。


二.進行吃飯訓練前,需要先協助孩子學會何種能力?
喝奶只能訓練孩子吸吮能力,建議家長若孩子經醫師判斷非嚴重過敏體質,大約在寶寶4個月左右應先協助孩子訓練嘴部肌肉的咀嚼和吞嚥能力及協調度,開始添加粉狀或糊狀的副食品,為往後的吃飯訓練做準備。

三.進行吃飯訓練前,要注意哪些事情?

1. 利用各種食材誘發進食興趣,但勿在孩子面前對食物表現出厭惡的感覺:


很多時候,孩子對食物有偏食....等偏差行為都是在此段產生的,家長不可不留意。

2. 事前的肌肉運動訓練可幫助孩子更快完成自我進食:
家長可在孩子七~九個月大時準備適合孩子且安全性高的食具,讓孩子坐在餐椅上(有附餐桌的餐椅)把玩(利用辦家家酒遊戲教導孩子正確使用餐具方式,例如:舀...等動作),並利用一些可訓練抓、取、拿、握...等動作的教玩具讓孩子操作,此階段有助於將來孩子自行進食時,減少裝一碗但只吃到半碗的窘境(未吃到的半碗都灑光了)。


3. 家長在餵食時應利用固定座位,讓孩子提前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家長可利用附有安全帶的餐椅,讓孩子固定於用餐時使用,孩子養成習慣後,將可減少往後用餐時趴趴走的惡習。

四.要幫孩子如何準備食物?

吸吮期: 出生~4個月,母奶、嬰兒配方奶。

咀嚼初期 :4個月~六個月,添加糊狀或粉末狀的副食品。


咀嚼磨牙期: 六個月~十二個月,除添加糊狀或粉末狀的副食品,亦可添加已煮食較軟的自然食材。

咀嚼鞏固期: 1~2歲,可提供固體的絞肉,以及較軟的塊狀蔬菜。

咀嚼成熟期 :2歲以上,乳齒已完全長好,可如成人飲食。


五.如何訓練孩子自己進食?

當以上準備步驟已完成,便可開始進行訓練,不過剛在學習吃飯的孩子,很容易搞得身上、桌上、地上都是髒兮兮,而要如何訓練才能讓孩子學會一定要在餐桌上進食、不邊看電視邊吃飯、不可邊玩邊吃...等,禾園建議步驟如下:

1.準備物品:
適合孩子身高的餐桌椅、有袖子的圍兜、塑膠或不銹鋼碗(俗稱摔不破的碗)、塑膠湯匙(避免割傷孩子)、塑膠叉子(避免過於尖銳而刺傷孩子)、喝水杯、地板護材(報紙、墊子....等,避免地板過於髒污,減少事後清潔工作)。


2.模仿中用餐:
大人應與孩子同時進行以下步驟,並放慢速度進行:
(1)餐前洗手。
(2)要細嚼慢嚥。
(3)讓孩子選擇每種食物的量,養成孩子不浪費食物。(食物供給原則:選少非不選~孩子看的到的每種菜,除了孩子的碗裡要有,大人也要有)
(4)口中有食物時,不要講話。
(5)用餐完畢,才能離開。
(6)飯後漱口或刷牙。


六.幾歲前訓練孩子自己進食成功算正常?


基本上,最晚四歲學會自己進食就算正常。


七.吃飯訓練過程中的忌諱
1.過度的期望將延長孩子學會自己進食的技能
過度的期待,會使訓練過程中家長的心情容易受影響,這樣一來,只會使孩子更加不敢自己用餐,害怕自己用餐不慎而遭責罵。因此,建議當孩子或自己感到不耐煩時,請馬上讓孩子休息或讓自己休息,並好好安撫他的情緒或由他人接手沈澱自己的情緒,等孩子或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再繼續用餐。

2.不要怕孩子餓
早於4~5個月大的嬰幼兒開始就會發現孩子常用緊閉嘴巴來表示抗議,不過,這類抗議通常無法持久,因為越小的孩子對於飢餓的忍耐度越差。建議家長除了正餐以外,不餵食孩子任何其他食物,等用餐時間一到,他也感覺到肚子餓,自己便會要求進食,即使上一餐未吃也不要因為心軟而補充給孩子食物,幾次後,孩子便會比較定時定量(若孩子上一餐未吃, 下一餐請提供容易吞嚥的食物)。

3.有以下兩種情形,需考慮送醫檢查
兩歲半常容易發生口齒不清的情形,且出生開始時常有嗆到的現象,如果經常發生以上兩種狀況,很有可能是孩子的腦部發育或是咀嚼肌出現問題,此時,家長需請耳鼻喉科的專科醫師先做初步評估,之後再依醫師建議轉診到適當的科別進一步詳細檢查。

4.每日一變,增強食慾
把孩子不喜歡吃的食材,改變烹調方式或利用同樣營養價值替代,例如,將孩子喜歡的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調.選擇同樣富有蛋白質的食物......等。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圖 禾園嬰幼兒學校


常常很多家長會問園長我,到底要如何幫寶寶進行如廁訓練?其實如廁訓練會不會成功的關鍵要素在於訓練者的身上,只要訓練者願意花時間在孩子身上,絕對可以使整個訓練期縮短,以下園長我特地將以往家長及老師在為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時,常遇到的一些疑難雜症列舉如下,期望能為正準備或正在進行如廁訓練的家長或老師一些幫助:


Q1:什麼時候可幫孩子進行如廁訓練(若孩子有其中兩項就可以開始訓練囉)?


A1:最好選擇在夏季,避免孩子因更換衣褲或便髒尿濕過程中不小心著涼。


小便~


1.孩子兩歲開始就可以準備進行小便如廁訓練。


2.起床後,尿布是乾的。


3.尿前或尿後會主動說尿尿了或以其他方式表示。


大便~


1.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可以準備進行大便如廁訓練。


2.每日有固定大便時間,例如:早上或下午...。(訓練者應平時養成記錄孩子便便時間的習慣)


3.便前或便後會主動說便便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如:便便時會突然站著不動...。


4.對於廁所內的便器開始有興趣,例如:會要求要上去坐坐馬桶...等。


Q2:整個如廁訓練要多久才算正常?


A2:如果每日都有進行的話,三個月~八個月內算是正常訓練範圍,若超過一年都未訓練成功,就要檢視是不是訓練時間過早或訓練者的態度太過嚴格或鬆散(有一天沒一天的訓練)...等原因。


Q3:進行如廁訓練時,可以大小便一起訓練嗎?


A3:不建議大小便同時訓練,一般來說,控制大便能力要到一歲半~兩歲算發展完善,而控制小便的能力要到三歲才算發展完善,所以一歲半準備開始訓練大便,兩歲半準備開始訓練小便,到三歲以前改掉包尿布的習慣即可,若操之過急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延長訓練時間。


Q4:進行如廁訓練時,老是尿一地~好傷腦筋喔?


A4:基本上,若要省錢可選擇嬰兒用品店所販賣的棉質學習褲,重複使用性高,但缺點是要買很多件,不然來不及替換;倘若只求方便的話,可購買尿布型學習褲,不小心尿濕或便髒了直接丟掉即可,但缺點是較花錢


Q5:每次叫孩子去尿尿,都一直跟我說不要?


A4:事實上,在孩子一歲半~三歲間常會發現孩子最常說的詞彙是''不要'',因為從開始孩子會說話就已經進入人生第一個反抗期,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說''不要''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甚至是跟著大人所問的要不要最後兩個字''不要''重複說一次而已,所以身為照顧者的我們在孩子認知判斷力未完全建立前,建議改個方式問孩子,例如:不要問~你要不要...而要改說我們一起去....,但也有家長跟園長我反應沒有用,孩子還是說不要~結果一追問之下才知道我們可愛的家長居然在最後又加個''好不好'',真是........所以切記不要在最後又加個好不好喔!要把問句改成肯定句。


 


Q6:如廁訓練如何進行?


A6:


寶寶在一歲半~三歲半是模仿力及學習力最好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現學現賣。也因此在訓練寶寶自行如廁前,建議訓練者除了可利用有關教導上廁所的圖卡或故事進行引導示範,更要注意小便的話男寶寶要由男訓練者教,女寶寶要由女訓練者教,大便就沒有男女這種限制囉~但要找固定訓練者教導大便,避免孩子造成認知判斷上的混淆,以下將針對各種不同狀況進行如廁訓練說明:


(一)有單獨孩子的便盆者:讓寶寶看到自己走到馬桶前、脫下褲子、坐上馬桶等動作,告訴寶寶說:「我要尿尿了。」或是「我要便便了。」並讓寶寶坐在旁邊的小馬桶上,連續幾次下來,寶寶自己就能粗略完成這些動作,並熟悉馬桶是尿尿及便便用的。


(二)無單獨便盆,但有寶寶專用馬桶蓋者: 讓寶寶看到自己走到馬桶前、脫下褲子、坐上馬桶等動作,告訴寶寶說:「我要尿尿了。」或是「我要便便了。」示範完畢後,協助寶寶自己完成這些動作,並熟悉馬桶是尿尿及便便用的。


*小便訓練方式建議
1.孩子醒著的時候,每約二個小時需提醒寶寶去尿尿,大量喝水完三十分鐘內也要提醒寶寶去尿尿;睡前半小時內一定要尿尿;睡醒 30 分鐘內先帶去坐馬桶,5 分鐘後沒有尿,就帶離。
2.睡前一小時,不要喝太多水或牛奶,晚上還是要包著尿布較好;等白天大小便已經規律,再訓練晚上。
3.寶寶有去馬桶尿成功且沒有尿溼褲子時,要稱讚他;即使尿濕了,也不能責罰,只要告訴孩子沒關係繼續努力...等。用稱讚與鼓勵的方式,增強寶寶學習如廁的自信心,將有效縮短孩子訓練期!


*大便訓練方式建議
1.依照先前所記錄的便便時間,固定帶孩子去蹲馬桶,若超過五分鐘仍無便意,則可帶離。
2.若孩子無固定時間大便,可藉由孩子大便前可能產生的行為進行觀察,只要看起來孩子好像想要大便了,就趕緊帶孩子去。 


Q7:如廁訓練特別叮嚀?


A7:


通常女生會比男生更快學會自行如廁;且白天如廁訓練也比夜間如廁快,甚至有些寶寶延至五歲才完成夜間不用包尿布的習慣,當然,訓練者要注意並不是訓練成功後就完全不會尿濕或便髒,偶而孩子還是會因為貪玩或其他因素而不小心尿濕或便髒,總之,多給孩子一些包容會讓孩子在這段學習時間學的更好喔!!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禾園嬰幼兒學校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小櫻桃班


市面上有各種功能的鞋子,究竟要如何購買正確的鞋子讓寶寶學會自己穿脫鞋,確實是一件很大的工程~其實,要協助寶寶學會自己穿脫鞋不難,只要在對的階段選到對的鞋子練習,相信寶寶很快就能自信地學會自己穿脫鞋子,但開始訓練孩子自己穿鞋時,也一定要注意當孩子已經可以練習穿一種鞋並不代表會穿各種不同功能的鞋,事實上,學會穿鞋的技能要比學會其他技能的歷程都要長,一般來說,要學會自己穿各類鞋技能的歷程最常可拉到五年時間,為了讓家長可以瞭解如何協助孩子進行穿鞋技能,避免因操之過急或用錯方法及工具,導致孩子對於穿鞋產生恐懼而拉長整個穿鞋歷程,也因此以下禾園將為您介紹寶寶學習自己穿鞋五步驟(歷程),期望能讓正苦惱如何訓練孩子自己穿鞋的家長更多幫助:


一.滿一歲~一歲半的寶寶:


    1.應使用鞋子: 拖鞋


    2.訓練時機:


         特意讓孩子看自己如何穿拖鞋,當孩子開始會自己主動穿大人拖鞋時,就是最好訓練的時機。


    3.訓練過程:


     (1)準備自己和孩子的拖鞋,一手扶物,慢慢單腳單腳將腳套入拖鞋中~讓孩子跟著自己一起將腳放入拖鞋中。(此過程是要讓孩子能藉由模仿正確將腳套入拖鞋中,而不會跌倒)


     (2)剛開始牽著孩子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避免孩子前傾跌倒。


     (3)第二項過程中,可以嘗試偷偷放手幾秒鐘,並觀察孩子自己走的狀況,若不會跌倒可以再慢慢增加放手時間,直到孩子可以全程自己走為止。


     4.注意事項: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時會一直想穿大人拖鞋,在有大人留意的狀況下,可不必阻止讓孩子自行練習穿,因為這個學習歷程將加速孩子學會穿拖鞋:;相反的若無大人留意下,建議將沒人穿的大人拖鞋通通收起來,避免孩子在未知的狀況下受傷。


二.滿一歲半~兩歲半的寶寶:


    1.應使用鞋子: 腳後跟有伸縮帶的拖鞋


    2.訓練時機:


         可以穩穩的穿拖鞋四處走的時候,就是最好訓練的時機。


    3.訓練過程(單腳穿完再換另腳):


     (1)讓孩子分辨拖鞋及腳後跟有伸縮帶的拖鞋的不同。(前者無帶,後者有帶;前者可以站著穿,後者要坐著穿)


     (2)引導孩子坐著將腳放入腳後跟有伸縮帶的拖鞋中。(過程中,讓孩子坐著穿)


     (3)握著孩子的手將伸縮帶拉開貼於孩子後腳跟。(此歷程需較久時間,讓孩子用兩指或四指的力量拉伸縮帶)


     (4)過程中,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拉拉看,直到可以完全自己拉為止。


     4.注意事項:


        孩子在拉伸縮帶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折~因此,建議拉伸縮帶可讓孩子利用兩隻手的手指拉。


三.滿兩歲半~四歲的寶寶:


    1.應使用鞋子: 有魔鬼沾的鞋子,但不要使用太合腳的鞋子。(稍微大一點,但走路又不會掉的鞋子)


    2.訓練時機:


         完成第二項歷程,就是最好訓練的時機。


    3.訓練過程(單腳穿完再換另腳):


     (1)讓孩子坐著,由大人蹲在孩子身後將手伸向前準備協助孩子將鞋穿上。(此過程是要大人模擬孩子的手在穿鞋子,讓孩子能正確模仿。)


     (2)大人需放慢每一個穿鞋步驟的速度。(利用兩隻手將鞋前後拉開-然後將腳套入-將已套入腳的鞋子拉整好-黏上魔鬼沾)


     (3)當每一個示範步驟都完成後,不用急著要重複穿脫或讓孩子馬上看完一次後就練習,除非孩子仍有興趣,再繼續。


     (4)示範過程約過一週~兩週後,即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放手讓孩子練習自己動手穿脫鞋子。


     4.注意事項:


        練習過程中,若時間允許只要孩子有動作就不要催促孩子,若孩子步驟錯或一直弄不好,大人只要先詢問需要幫忙嗎?若孩子願意大人幫忙,身大人的我們再出手幫忙,但所謂的幫忙不是完全幫到底,只要錯的步驟幫忙即可,如此一來,很快就能知道孩子在練習中對哪種步驟較需要練習;若時間不允許,請大人在穿鞋之前,先告知孩子今天因為...所以我們可能要快一點喔!避免剛開始孩子未學會技能前,搞不清楚為甚麼有時大人要她慢慢穿有時又要他快一點,因而對穿鞋產生恐懼退縮行為(擔心被罵)。


四.滿四歲~五歲半的寶寶:


    1.應使用鞋子: 有鞋帶的鞋子。(練習穿有鞋帶的鞋子前需先利用穿洞板及較粗繩子讓孩子練習穿繩,此階段主要學習為穿線)


    2.訓練時機:


         滿四歲開始,就是最好訓練的時機。


    3.訓練過程:


     (1)準備洞較大的洞板及較粗硬的繩子示範穿線及將線於穿洞板拆開給孩子看。


     (2)剛開始帶著孩子的手於每日練習穿線及將線於穿洞板拆開,直到孩子可以自己進行。


     (3)剛開始先準備較簡單線條式的穿洞板,等到孩子熟練後,再試著更換較複雜有圖案的穿洞板。


     (4)穿線動作若較熟悉後,可開始教孩子綁蝴蝶結,但需配合在穿洞板上進行。(由最粗的線開始練習)


     4.注意事項:


      穿洞板在幼教社或嬰幼兒用品店都買得到,但市面上各種洞板的大小及繩子粗細不同,大人所選用的應該由最大最粗一直到像鞋帶一樣細為止。


五.滿五半歲~七歲的寶寶:


    1.應使用鞋子: 有鞋帶的鞋子。


    2.訓練時機:


         第四步驟完成,就是最好訓練的時機。


    3.訓練過程:


     (1)穿剛開始穿鞋順序與第三步驟差不多。


     (2)依照第四步驟方式綁鞋帶。


     4.注意事項:


         即使在練習過穿線版上綁蝴蝶結已經很ok,但是若是在自己的腳上綁仍會因方向不對而有點不順手,因此在此階段應多給孩子鼓勵!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