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大醫院牙醫部一般牙科主治醫師 楊湘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BABY部


(轉載育兒雜誌)

寶寶六、七個月大時,乳牙開始相繼萌發出來,乳牙好壞可能影響日後恆齒發展,因此在寶寶還不會自己刷牙前,照顧者須負起寶寶口腔保衛工作。每次吃完奶後,以適當硬度的小牙刷或棉花棒,來清潔牙齒,確實作好口腔清潔,亦可避免或減少罹患口腔疾病的機會。

寶寶平均約六個月大時從下顎的大門牙開始長牙,但也可能提早到三、四個月,或延後至十一、二個月才長牙,通常前牙會有前後六個月的差異,後牙的差異甚至可達一年。大約到二歲半時便長滿完整的二十顆乳牙。

乳牙長牙順序&時間

乳牙長牙的順序和約略時間如下,原則上是左右對稱,其中上下顎的第一臼齒,及上下顎犬齒的萌牙時間則約略相當。

上排牙齒     長牙時間   長牙順序
正中門牙齒    8~12個月    2
側面門牙     9~13個月    3
犬齒       16~22個月   7
第一大臼齒    13~19個月   5
第二大臼齒    25~33個月   10

下排牙齒     長牙時間   長牙順序
第二大臼齒    23~31個月    9
第一大臼齒    14~18個月    6
犬齒       17~23個月    8
側面門牙     10~16個月    4
正中門牙齒    6~10個月    1


寶寶乳牙長出快慢,會影響咀嚼能力嗎?

每個寶寶的長牙時間,天生的基因便決定了,只有快慢的分別,無關好壞,牙齒萌出的確實時間並不重要,反而是萌出的順序,較有可能影響日後牙齒的咬合關係,但和恆牙比起來,乳牙咬合不良的情形少之又少,所以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倒是乳牙太早長出,若沒有好好照顧,當然蛀牙也就提前報到。若長牙時間大於平均時間一年以上,才需尋求醫師的協助,以X光片檢查來確定牙齒的狀況,極少數案例會有天生缺牙的情形,多與全身性的疾病或家族遺傳有關。

「長牙」時常見口腔問題

寶寶長牙時,牙齦會覺癢癢的,而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感覺會較舒服,而在牙齒萌出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因此而感覺疼痛,容易煩躁哭鬧,此時可塗抹表面止痛劑來減緩不適,但寶寶的哭鬧可能也不完全和長牙相關,而是寶寶的腦部發育,讓他開始注意外面的有趣世界,稍有不如意,情緒也就不好了。

在剛長牙的同時,也正是寶寶唾液腺發育漸趨成熟的時候,所以會覺得寶寶口水流個不停,而此時來自媽媽的抗體也漸漸消失中,但寶寶自己的免疫系統又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而有發燒的情形;另外這時由於副食品的慢慢加入,容易因食物或飲食習慣的改變,而引起腸胃不適或腹瀉。

寶寶牙齒黃黃的,為什麼?

剛長出的乳牙是白色,但若有黃色的牙菌斑附著其上,牙齒看起來便黃黃的,若牙齒已有脫鈣現象,也會呈現局部的黃或白色斑塊。牙菌斑經由刷牙便可去除,初期的脫鈣可經由唾液內的離子成分,或牙齒表面塗氟來幫助再鈣化。

何謂牙菌斑?

口腔內細菌和食物殘渣所混合形成、附著於牙齒上的黃白色薄膜,其中的細菌和食物,均是造成蛀牙的罪魁禍首。將牙菌斑顯示劑以棉籤塗佈在牙齒上,漱完口後,若在牙齒上仍殘留有紅色的區域,便表示有牙菌斑附著,此時再以牙刷刷除被染成紅色的牙菌斑。

刷牙增進親子互動

幫已長牙寶寶清潔口腔時,可讓寶寶躺在床上,媽媽以面對面的方式來幫寶寶刷牙;媽媽也可以像牙醫師的位置一樣,將雙腿盤起,讓寶寶的頭靠在小腿上,從寶寶頭部後上方來刷牙;或者讓寶寶躺在媽媽大腿上,媽媽從側方幫寶寶刷牙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就是要找到一個媽媽以及幼兒,都覺得舒服放鬆的姿勢。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住民電視台)


不只奇哥,其他市售的塑膠奶瓶都要仔細挑選,因為品質不佳的產品,有可能會溶出有機的化工原料【雙酚A】,消基會抽檢市售十件奶瓶樣品,委託【經濟部標檢局】進行檢測結果發現,知名品牌奇哥,出產的一款奶瓶,會溶出【雙酚A】。業者承諾會立即下架。由於【雙酚A】會致癌,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泡牛奶餵小孩,這樣每天都得吃的大事,小心有可能,讓小寶寶吃下致癌物質﹗而專家也發現問題就出在塑膠奶瓶上﹗在這裡要提醒家長,使用塑膠奶瓶,不要微波加熱、不要長時間把牛奶放在奶瓶中、不要使用強效洗潔劑洗刷奶瓶,並且在奶瓶出現刮痕或起霧面,就要更換﹗如果可以,最好市三個月更換一次或使用玻璃奶瓶,最有保障﹗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導/張裕鑫


連月來各大醫院感染科醫師紛紛表示,因連續幾月天氣變化過於劇烈,呼吸道感染疾病已蔓延開來,連月來統計發現即使孩子一直待在家中選擇不外出而感染呼吸道相關疾病比經常接觸公共場合得病的機率幾乎是一樣,甚至還更嚴重~由此可知,家庭已成為呼吸道相關疾病感染的病菌傳染源地.


其實普遍調查發現許多家長最擔心家中三歲以下的孩子感染黴漿菌,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及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玉成在此提醒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呼吸道感染黴漿菌病徵:


頭痛.發燒.喉嚨痛.咳嗽.皮膚出現紅疹等與流感類似的徵狀,但若發現持續三四周有乾咳無痰.高燒持續多天.不會流鼻涕.腹痛.嘔吐...等徵狀,極可能為黴漿菌感染.


二.黴漿菌感染治療注意:


因黴漿菌感染與一般小感冒感染症狀略同,醫界常發現許多醫生常會混淆與感冒徵狀略同的疾病,如:腸病毒.黴漿菌感染...等,導致藥物濫用~建議家長應該多補充相關小兒疾病常識並留意開藥內容,以保護自身孩子用藥安全.


三.如何預防黴漿菌感染:


1.避免孩子用手指揉眼睛.用手抓東西吃.用手挖鼻孔.把手放到嘴巴啃咬:


    兩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出現此類情形,若無法完全避免可於每次孩子遊戲後幫孩子洗手,孩子經常接觸的玩具及物件也應經常清洗.


2.家長下班抱孩子前,除洗手也要先換衣:


    家長下班從戶外回來身上已夾帶許多病菌,建議家長抱孩子前除先洗手也要換掉身上的衣服,若能洗頭洗澡會更好.


四.如何提昇自身免疫力預防黴漿菌感染:


1.不要因噎廢食~應多接觸大自然:


   現今社會的孩子大多生長在都市中,不比以往農村社會年代~空氣品質也比以往更差,許多父母以為為孩子選擇有公園綠地的住家及有活動空間的學校就代表有接觸大自然,其實這樣的戶外空間仍充斥在空氣品質極差的環境,甚至這些地方的遊戲器材因是擺在外面常會被忽略消毒,因此對孩子來說根本是直接暴露在疾病感染危險中,建議家長不妨利用週末假日帶孩子到山林野外或郊區運動呼吸,清新的空氣反而能有效提升孩子本身的免疫力,對於有氣喘病史的孩子更是有幫助.


2.藥補不如食補~食用益生菌,好處多多:


兩歲以上的孩子及孕婦可在每餐飯後喝一小瓶優酪乳或一罐優格,因飯後胃酸濃度較低,益生菌較能活著到達腸道發揮效用.(可不定時更換廠牌)


兩歲以下的孩子可將粉狀益生菌加入牛奶或於喝完牛奶後加水用湯匙餵食.(應以50CC溫開水沖泡)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看了這兩條新聞都忍不住掉下淚來,尤其是最近一打開新聞看到水泥童屍案~都會很心疼怎麼會有人這麼殘忍的對待孩子~


這幾年充斥著虐童案件,不知是以前沒被揭發出來,還是現代人有病的真的變多了~記得以前在學時心理學教授常說會虐待孩子的人通常在心理層面有非常複雜的精神問題,即使治療後也是無法被控制的~老實說,或許很多人在看了水泥童屍案,會認為最大的錯是虐童的母親的同居人,但我覺得最不該被原諒的是這位慘死女童的母親,明知道孩子會被虐待也曾經親眼看到孩子被同居人踢飛,居然還把孩子託給那麼冷血的人,事後才在懊悔不覺得太晚了嗎?真的是很不負責任~而這件事我也認為政府也是幫兇,很多受刑人的子女在親人入獄前都沒有受到良好的安置,導致不是被虐死就是變成未來社會問題,很多問題都可以防範的不是嗎?褓母問題也是~很多精神有疾病的人都是雙面人~保姆檢定只是檢定學科術科,卻沒有檢定精神狀況,在單獨面對孩子的狀況下,很多精神疾病很容易發作~即使有生育補助金又如何呢?孩子能不能平安長大卻是個問題,政府單位不得不重視呀!


在這裡我真的要拜託身為父母的各位~對孩子我們真的要多點包容,孩子之所以叫做孩子就是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在學習中,包括情緒控制...等等~不要常用大人的眼光及大人的程度來要求孩子,對孩子多點包容少點寵溺,你會覺得孩子比你想像中可愛很多呦^^!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後首波腸病毒又要開始肆虐,腸病毒會出現的徵狀有好幾種典型,請各位家長勿輕忽並留意以下狀況:


事實上腸病毒是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也因此常會有很多醫生誤診,但有些則會出現以下特殊的臨床表現,:
1.疱疹性咽峽炎: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至6天。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2.手足口病: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
3.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由B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又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孩子會復原得很快。
4.流行性肌肋痛:由B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及短暫噁心、嘔吐和腹瀉,病程約1週。
5.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顯白色病灶,持續4至14天。
6.發燒合併皮疹:與各類型克沙奇及伊科病毒都有關,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會出現小水泡。




疾病管制局對於腸病毒之治療及預防建議:




(一)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絕大多數患 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
(二) 腸病毒約有2~10天的潛伏期,有時潛伏兩天就發病,有時要到十天才發病,甚至抵抗力較夠的只會出現輕微感冒徵狀,腸病毒感染後,免疫力可持續一段時間;對於不同型之腸病毒,亦可有短期之交叉免疫


  (三) 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等途徑傳染,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污染的食物,傳染力始於發病的前幾天。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因此以統計來說及傳染途徑而言在家庭中反而有很高的傳染率。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早到校,原本很擔心早晚溫差過大,放個年假回來會有好多小朋友生病,所有教職員也都嚴正以待,結果出乎意料,生病情形反而不多,反倒是年假出去玩輕微跌撞傷比較多,雖然不盡完美但還是鬆了所有教職員一口氣,雖然如此今天還是有點混亂,除了新生哭連舊生也跟著湊熱鬧,所以今天早上一到校彷彿是到了PUB一樣,老師跟老師間講話即使離很近有時還得用喊的,所以今天在禾園要聽到多高亢的聲音都可以聽的到,希望寶貝們可以趕快步入正軌。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施靜茹、胡宗鳳/綜合報導







衛生署疾管局提醒,腸病毒經常是大人接觸病毒後,把它帶回家,傳染給免疫系統較弱的小嬰兒,有三歲以下幼兒的家庭,大人在回家後,記得要先洗手再抱幼兒。


高雄禾園嬰幼兒學校園長建議,目前若家中正有就讀中的嬰幼兒,其他家人有感冒現象就要特別留意並通知校方,讓校方可以提前做預防,因為大多時候大人感染腸病毒時,症狀不易顯現出來也容易被誤診成一般感冒,在不自覺的狀況下就會讓家中嬰幼兒感染到腸病毒,進而將病毒帶進學校,不得不小心!



疾管局已在上周透過健保速訊,通知全台各地診所及醫院的醫師,特別留意病患並提供轉介,同時要求各縣市衛生局,在幼稚園和托兒所加強衛生宣導。



高雄縣疾病管制課長劉碧隆指出,若家中有第二個幼兒感染腸病毒,要特別小心,因為第二個病患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這次病例即屬此類。



衛生局說,若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症狀開始後七天內,要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肉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有症狀就要送往區域級以上醫院。



高雄長庚兒童內科部主任黃高彬表示,「應避免讓嬰兒吸手指頭!」他提醒,除大人、小孩勤洗手外,正值口腔期的嬰兒,最好使用奶嘴,或給他戴上護指器後,再讓他吸手指頭。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玉麟


口腔衛生應由懷孕媽媽做起,因為乳牙和大部份的永久牙齒 ( 恆牙 )都是在胎兒時就開始形成了。臺安醫院陳和錦醫師及高雄禾園嬰幼兒學校王俐文園長建議,懷孕媽媽對胎兒的牙齒保健可由下列四點做起:



1.《注意均的營養》-尤其是懷孕期每天要喝兩杯牛奶,哺乳期則需四杯,不宜偏食糕餅點心等零食。



2.《口腔清潔》-「生一個小孩,掉一顆牙齒」,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然而其中隱藏的關連,除了 鈣質攝取不足外,最重要的是孕婦往往因為體型的改變造成行動的不便造而忽略了口腔的清潔。此時至少睡前的刷牙要做的徹底。



3.《定期口腔檢查》-可以幫助了解口腔的健康狀況,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4.《胎兒口腔健康咨商》-藉由門診,可以由牙醫師提供有關胎兒口腔發育的過程,口腔疾病發生及預防之道。



高雄禾園嬰幼兒學校王俐文園長另外建議【嬰兒出生後】應留意以下四點:



1.) 六個月前應以奶為主食,未減緩未來過敏狀況,應避免添加副食品。尤其是在六個月後,須注意副食品的添加。



2.) 記著!六個月後牛奶絕不是可以取代一切的萬能食品,副食品將逐漸取代奶。



3.) 嬰兒也需要做口腔清潔,用一塊乾淨的紗布或市售的嬰兒專用牙刷清潔及按摩牙齦。



4.) 第一顆牙齒長出後,可以用嬰兒用牙刷沾水輕輕的清潔,每天至少兩次。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國外文獻研究,幼童免疫功能發育尚未完全,吃奇異果易引起過敏症狀,建議5歲以下小朋友應少吃。



台北榮總毒物科醫師吳明玲表示,奇異果的過敏症狀主要集中在口腔,部分比現在腸胃不適,造成嚴重呼吸困難不多見,出現輕微症狀,可先漱漱口緩解。但過去也曾遇過,少數因為汽水裡的維他命引起呼吸困難、休克的嚴重狀況。



過去常聽說外觀帶毛的水果是引起過敏的兇手,不過,吳明玲澄清,其實與水果內的蛋白質抗原有關,而奇異果會引起過敏則與成份中的三種蛋白水解酵素有關。



目前有研究指出,對於乳膠過敏的人,會與香蕉、木瓜、番茄及奇異果過敏反應交互作用,也許可以作為初步過敏判斷的指標;而花粉過敏症的人,也容易對蘋果、西洋梨、櫻桃、水蜜桃、奇異果、芒果、橘子、香瓜、西瓜及香蕉等,產生過敏。


高雄禾園嬰幼兒學校園長王俐文建議,任何食物都要嘗試但都不可以過量,尤其五歲以前嬰幼兒常因所接觸的食物種類被父母控管的過於嚴密,導致部分食物重複接觸的量過多,除了造成孩子未來偏食習慣,也間接成了孩子過敏的幫兇。



台北榮總也列出目前台灣地區不同年齡層常見的致敏食物,分別為第一級過敏食物:蝦、蟹、奶、蛋、花生;第二級過敏食物:芒果、其他海鮮;第三級過敏食物:花枝、蛤仔、魷魚、墨魚、螺、鱈魚、大豆、小麥及奇異果,但台北榮總同時也指出以上食物也非完全不能接觸,且每個人因體質不同,達到過敏狀況的食物量也會有所不同,適度的食用每種食物才是上上策。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張嘉欣 報導
有鑒於國內嬰幼兒教育品質良莠不齊及國內父母教育觀念的偏頗,也因此為提升國內嬰幼兒未來競爭力,並增進國內家長對0-3歲嬰幼兒教育的重視,我國將引進最新0-3歲音樂潛能開發課程,該課程是利用音樂為主軸來開發嬰幼兒各個領域的潛能開發,並開放給父母共同參與,但因該音樂潛能開發課程擁有註冊商標與專利,為求能成功建立國內0-3歲嬰幼兒教育體制並奠定未來基礎,相關教育學者已於日前完成全省各家擁有嬰幼兒課程的嬰幼兒學校專業評比,目前以高雄地區禾園嬰幼兒學校教學及保育品質績分最高,也因此該課程將率先委由高雄地區禾園嬰幼兒學校辦理,詳情可至http://ho-yuan.ieschool.com.tw/查詢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