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禾豐嬰幼兒學校


文: 呂適存 醫師、彭純芝醫師  




 


慢長牙是發育有問題嗎?


到底什麼時候會長第一個牙?是許多家長相當關注的事情,常常在寶寶六個月大時,若有任何風會草動,爸媽都會問:『是長牙了嗎?』若遲遲未見牙苞冒出,爸媽就會擔心:『是不是發育有問題?』『是不是要加鈣片?』


開始長牙的時間,其實差異很大,多數的小孩在6個月到1歲間會長牙,但也有人早在4個月,甚至一出生就有牙齒(之前提的胎生齒會新生兒齒)。若晚至1314個月,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把長牙的快慢當作發育的指標是沒有用的,因為長牙無法完全反應一個寶寶的發長狀況,雖然一些發展遲緩兒常常長牙的時間也比較晚。所以寶寶遲遲未長牙,家長需注意其他一些大動作及智能發展是否正常,若作、爬、走的動作發展正常,家長不需擔心長牙的時間。


 


慢長牙要加鈣片嗎?


我們都知道鈣質是骨骼發長的要素,所以面對牙齒發育較慢的孩子,家長常有的反應是:『是不是鈣質不足?』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正常孩子添加鈣片可以加速發牙。而且,依目前的飲食習慣,鈣質攝取過多的現象反而比鈣質不足者為多。所以,一般不需隨便添加鈣片,還是以均衡的營養為原則。


由於長牙時間有快慢,而醫師又不可能幫忙把牙齒挖出來,大家都聽過『揠苗助長』的故事,大自然的許多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急不得的。所以慢長牙時,所要做的事也只是『等待』就好了。





長牙會發燒嗎?


關於長牙的故事,就更是五花八門。許多老人家口口相傳的經驗說:『長牙會發燒、拉肚子、生病….』事實上,長牙就只是『長牙』,其他許許多多的傳聞:發燒、流口水、哭鬧、拉肚子,都沒有直接與『長牙』有關,而是長牙這個階段的寶寶常見的問題罷了。所以長牙常常為小朋友的不舒服『背黑鍋』。頂多長牙時,牙齦稍微浮腫,寶寶喜歡咬咬東西,以達按摩的效果。不過這也與此階段寶寶處於『口慾期』有關。


我們之前說大多數寶寶在6個月以後,陸陸續續開始長牙,而這個階段的寶寶,之前由媽媽那得到的抗體開始消失,比較容易受到一些病菌的感染,所以常會莫名其妙發燒。因為唾液腺發達了,容易口水直流。抵抗力減弱,加上開始吃副食品、抓到東西就往嘴裡送,常常出現腹瀉的狀況。這階段開始變聰明了,十足的好奇寶寶,愛玩又自我為中心,開始有個性了,所以較常鬧脾氣、愛哭鬧。好奇寶寶,愛玩不愛吃,餵食變得很困擾,食慾好好壞壞。所以那些表現算是這階段的寶寶常見的問題,而不是『長牙』這件事引起的,只是與長牙的時間吻合罷了。


所以,若寶寶有發燒、腹瀉等異常症狀,還是要看看寶寶是否生病了,而不要以長牙來解釋而忽略了疾病的發生。





乳牙不刷可以嗎?


什麼時候要開始刷牙?有長牙就要刷牙了,事實上,自出生未長牙就應該注意口腔衛生,喝完奶要清除口腔內的奶渣,或喝口水、或用濕手巾清潔。開始長牙就更需注意了,居家牙齒的照護應注意下列事項:


剛長牙時,牙齒的清潔可以使用溼手巾擦拭,等大一點,牙齒多一點則用牙刷。

注意不要養成邊睡邊喝奶的習慣,也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與預防奶瓶性蛀牙。

要養成孩子刷牙的習慣,一開始可以先讓他覺得刷牙像是玩遊戲,並且常常陪他一起刷,讓他從遊戲中學習大人刷牙的方式,切勿以暴力方式而造成寶寶強烈反感。





甚麼時候開始長牙?

正常的寶寶平均六個月大開始長牙,以每個月增加一顆的速度,大約一歲大(十二個月)有六顆牙。在兩歲半左右二十顆乳牙會都長全。

但是每一個寶寶長牙的時間是不是都是那麼一致,時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寶寶不一定。

時常有母親會問:我的寶寶怎麼到九個月大還不長牙?我的寶寶長牙的次序怎麼與別人不一樣?我的寶寶怎麼長了兩顆牙就不長了?

但是反觀我們所接觸、所認識的所有人,沒有長牙的真的很少見。

所以:在醫學上,長牙齒應該不是很大的問題,除了很少數的「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這種病的患者之外(這是一種包括頭髮、指甲也會同時發育不好的疾病,不難分辨),一般的人長牙的次序快慢可能有差別,但是都會長牙的。。

每一個寶寶長牙的快慢、次序是可以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是下面兩顆門牙最先開始長,以後是上面兩顆門牙,再以後是上面外邊的門牙,再是下面外邊的門牙,再是犬齒
⋯⋯.

但是也有人一開始犬齒就先長出來,有人說這種人比較凶,但是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成立。

也有人開始長牙的時間較晚,到了一歲左右才開始長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長出來四顆或六顆;更有些小寶寶長了兩顆門牙之後就停止很長一段時間不再長了。這些情形都可以見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範圍之內,父母不用擔心。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見豐北市小兒科執業醫師





認識腸病毒    





腸病毒種類:腸病毒包括小兒麻痺病毒3種、克沙奇病毒A23種、克沙奇病毒B6種、伊科病毒31種,以及不分類的腸病毒68~71型。共67種。





感染腸病毒可否免疫?感染每一種病毒之後,除了免疫力不全者外,都會產生足夠的抗體而免疫。只是種類繁多,除了幾種近似的類型有交錯保護作用外,還是會感染其他類型。在台灣一年到頭都有腸病毒患者,四至十月患者較多,通常六月和九月各有一個高峰,中間因為暑假的緣故,患者較少。幾乎每個人從小不停的感染各種腸病毒,台灣成人大概都有三四十種以上腸病毒抗體。





長水泡才是腸病毒?大多數腸病毒感染是無症狀感染,或與一般感冒無法區分的發熱症狀;少數會出現與玫瑰疹相似的皮疹。頭痛、腹痛、嘔吐、腹瀉等亦不少見,以前常說夏天吃到生冷不潔食物,所以腹痛嘔吐腹瀉,其實部分就是腸病毒作怪。這其中少數會有劇烈頭痛、頸部僵硬等無菌性腦膜炎症狀,大多數幾天後完全康復,少有後遺症。只有十來種病毒可能出現咽峽炎(喉咽部長水泡),而手足口病則只有克沙奇A16及腸病毒七十一型等少數病毒才會引起。一般人一輩子會得過一至數次不等的咽峽炎,手足口病則大多只得過一次。相近的幾種腸病毒,抗體會有交錯保護作用,所以後幾次感染症狀較輕微,甚至沒有水泡出現。夏天感冒有很多是腸病毒所引起,近來家長常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是不是腸病毒?」除非是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否則只能說不能確定;而且口內水泡可以在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出現,這時家長常常就以為醫師誤診。





三歲以下是高危險群?腸病毒重症患者較多見於三歲以下,目前能確定的是三、四個月以下嬰兒免疫系統發展尚未成熟,有較高可能性出現重症。大於四個月、三歲以下重症患者,無法單純用年齡來解釋,可能原因:(1)特異體質,身體分子結構作為受器,恰巧適合腸病毒入侵,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會死於一般輕微的感染;(2)接受病毒量較多,因為他們通常在家裡受感染,接觸密切且時間較長;(3)缺少其他類型腸病毒抗體的交錯保護作用。





各種呼吸道感染病毒以及腸病毒,大都是藉由人體分泌物傳播(口水、眼淚、鼻水等,腸病毒還可以經由排泄物傳染),病情嚴重性則與接觸的病毒量相關。只要人與人接觸,不管是直接或間接,都可能傳染,無論醫院、家庭、公共場所都是一樣。所謂飛沫傳染,一般而言,面對面打噴嚏咳嗽的機會較小,主要還是經由身體,尤其手部接觸傳播;排泄物也是經手傳播,所以洗手是有幫助的。但是洗手僅能減少病毒數量,進而減輕症狀,卻無法完全洗淨病毒,當然也不能保證不受感染。林文所提到「不當注射、藥物都可能造成感染」是不正確的,腸病毒並非如B型肝炎、愛滋病可經由血液傳染,而且目前都使用拋棄式針筒,只有醫護人員不小心扎傷自己,傳染給病人機會罕有。





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在台灣想要不感染腸病毒,不管是否71型,是不可能的。人與人隔離,一來不可能徹底隔離,二來頂多是延後感染的時間,當未受感染人數累積到相當的時候,就會開始大流行。





停課只是相對的減少小朋友之間的接觸,等到恢復上課之後,自然又會傳染開來,每年暑假前後的流行高峰足以說明。腸病毒在台灣,全年皆有,而且在潛伏期就具傳染力,當症狀出現,已經有其他同學被傳染,綿延不絕。病毒可持續存在於口鼻分泌物三至四週,腸道的病毒更可以持續長達六至八週之久,想要藉停課或隔離患者杜絕腸病毒流行,是否每個患者要多放一個暑假?要求生病的小朋友回家,家中如有更小的小孩,結果他們被傳染的機會增加,並且接觸時間增多,侵入病毒數也因此較多。





重症患者集中於腸病71型。其他類型腸病毒引起重症的比例極低,並不比常見其他感冒高多少。可是感染71型者只佔一部分,並且隨時間過去,71型所佔比例會更低。每年台灣都有極大量各種腸病毒患者,在臨床上並無法區別是否感染71型,要求為數眾多非71型患者停課或強迫離校,是否很不公平?其實任何感染皆有可能致死,難道要求所有生病的小朋友都不准上學?





腸病毒感染真有那麼嚴重嗎?這是目前台灣對於腸病毒衛教最大的盲點。前面提到,感染腸病毒71型,重症比例約為萬分之一到二萬分之一,估算死亡比例則為五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其他種類腸病毒更低不在話下。這個數字比起普通感冒自然稍高,但是嚴重性絕對不應如此風聲鶴唳、人心惶惶。舉個例子來說:





a.腸病毒之中最嚴重的小兒麻痺病毒,未有疫苗前,美國曾有百分之五至七的死亡報告,整體則有百分之一的小兒麻痺後遺症。其他如白喉、百日咳、麻疹等也是災情慘重,幸好這些目前在疫苗預防下,幾乎絕跡。即便是沙門氏菌腸炎和未能有疫苗的登革熱,感染後的病情嚴重度及可能致死率,也都高於腸病毒。關於腸病毒疫苗,目前已進行至人體試驗。





b.台北市每年車禍死亡超過一百人,全台灣則為兩三千人,其危險性高過腸病毒數百倍。可是媒體及大眾給予的關注卻不及腸病毒甚遠。





c.十五歲以上的一千七、八百萬人口,小時候幾乎都感染過腸病毒71型,怎麼以前沒聽說有多嚴重?八十七年數十人死於腸病毒感染,是因為71型在久未流行後的大流行,一時感染人數眾多,與極低危險性相乘的結果。當社會中未曾感染人數漸少,數字就會持續下降。以台灣每年三十幾萬新生兒計,估計死亡人數不及十人,這就是去年和今年的人數。這樣機會有多低呢?每年統一發票特獎抽出十二人,讀者以為自己中獎機會有多大?就以一般經驗,不管是老師、家長,親友的小孩感染腸病毒者不在少數,可是真的發生重症則絕少聽聞。





d.對於腸病毒所產生的恐慌,主要是因為資訊發達,媒體反覆報導所有患者中極少數的重症案例,導致大家人人自危,誤以為併發症隨時都會發生在自己頭上。其實這個道理,前輩醫師如李慶雲教授等,都已經強調腸病毒絕大多數很安全,家長可以不必過於驚慌。可是媒體不是未加以報導,就是放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腸病毒患兒出現以下症狀應趕快送醫?





「感染腸病毒幼兒,如有疑似症狀,包括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2-4天後出現、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應盡速就醫。」





以上一段話是衛生署新聞稿,我們在媒體常常可以看到;這些當然是對的,可是反覆強調下可能導致誤解:以為是腸病毒才有的特殊症狀而必須送醫。難道一個孩子雖然沒有感染腸病毒,突然抽搐、昏迷,就不必送醫?其實這是任何疾病,病情危急都會出現的現象(只有肌躍型抽搐較少出現在其他疾病),而且腸病毒出現的機會也沒有特別高。應該說,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不管原來有沒有生病,出現上述狀況,都必須緊急送醫。這就是我常常說的:「沒有發燒的時候,精神仍然不好,就要小心」





現依中研院何曼德院士報告,八十七年有症狀人數約一百五十萬人,經由血清學研究,計入無症狀感人數,腸病毒七十一型併發死亡或重症之比例約為二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





洗手就不會感冒嗎?





感冒是病毒傳染引起,不管是上呼吸道感染、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等,大都是藉由人體分泌物傳播(口水、眼淚、鼻水等,腸病毒還可以經由排泄物傳染)。一般說飛沫是對的,可是飛沫主要是經由手部互相接觸傳播,面對面打噴嚏咳嗽反而機會較小;當然使用的物品、衣物也是媒介,這些也都是經手傳播到自已身上,所以洗手是有用的。但是洗手僅能減少病毒數量,進而減輕症狀,卻無法完全洗淨病毒,保證不受感染。





要能保證不會受到病毒感染而不感冒,只有二種方法,而洗手、停課並不在其中:





1)完全的與世隔絕,像太空人一樣。接觸的人除了不能感冒以外(本身如果感冒,身上會一直散發出病毒,洗手也沒用,而且感冒的人在還沒有症狀的潛伏期就會有傳染性),還要全身沐浴更衣。這實在太不容易了,大概只有住在西伯利亞、南極等罕見人跡的地方才有可能吧。





2)體內已經有該種病毒的抗體,產生途徑有二: 1.曾經感染過2.接種疫苗產生。





對於沒有疫苗可以接種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腸病毒等,這些病毒在我們環境中長時間存在,隔離頂多延後感染的時間,永遠有機會被傳染。與其利用停課等措施隔離,以後還是可能在非預期情況下受到感染,我寧可建議只要注意生活衛生,養成洗手習慣,當真的被感染也可以減輕症狀。不必因停課影響家庭生活,也不會損害小孩的受教權。台灣小朋友在托兒所、幼稚園大量互相傳染(感冒專修班),到了小學、國中的年紀,大部分小朋友因參加過感冒專修班體內已經有大部分感冒病毒的抗體,所以感冒大量減少(一般誤以為長大了,抵抗力自然增加所致)。





結論





1.人類要能免於某一病源體的感染,只能靠體內已有之抗體,最好的辦法是接種疫苗,否則就要能有效隔絕感染途徑,例如撲滅登革熱之媒介蚊蟲,注意飲食衛生之於霍亂、沙門氏菌感染。腸病毒極適合於台灣高溫的自然環境,又具高傳染力,只要人與人接觸就可以感染,想不感染是不切實際的。





2.感染腸病毒,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完全痊癒。只要好好洗手,即使感染,也會減輕症狀,甚或可以無症狀感染,繼而產生抗體免疫。一味驚慌失措躲避,無濟於事。停課除了增加家庭、社會不便,影響小孩受教權,幫助有限。





3.良心建議:車禍大多是可以避免的,請禮讓並小心駕駛。也請讓您的小寶貝從小養成習慣,使用安全帽或安全座椅(而且最好坐在後座),並且繫好安全帶;較大幼兒有一種可以墊高型的安全座椅,直到小朋友長大,可以直接使用車上安全帶為止。汽車製造商應該有您適用的產品。您帶小朋友來看病,當然希望他們可以安全快樂長大,請相信,全台灣因為交通事故,對小朋友造成的傷害與死亡,絕對遠遠超過腸病毒的危害!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H7N9流感YES123~


1.    要重衛生


勤用肥皂洗手並擦乾。


生病戴口罩。


生病看醫生不外出。


衛生紙掩口鼻。


2.    要遠離禽鳥


不要到疫情流行區。


不要到禽場鳥園或農場參觀。


不要飼養或購買或餵食來路不明禽鳥。


3.    要吃熟食


雞、鴨、鵝肉及蛋類要完全煮熟再食用。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市「2013打狗童樂趣活動


目標:


一、透過兒童動手製作玩具,體會做中學的樂趣,享受親子同樂的幸福時光。


二、培養學童愛物惜福的態度,引發創造力、思考力、變通力與整合力。


三、探索鄉土童玩,了解童玩中所隱藏的文化與社會背景,了解不同年代的差異。


四、建構遊藝學架構,帶動兒童思考人與人,人與物品、環境的互動與關連。


五、建立珍愛資源的態度,實踐環保作為,鼓勵家庭共同落實環保節能生活。


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二、承辦單位:高雄市十全國民小學


  三、協辦單位:高雄市科學工藝博物館、中崙國小、福安國小、後紅國小、鼓山國小(鼓山區)、加昌國小、砂崙國小、龍目國小


辦理時間:102413(星期六)上午09:00至上午12:00


活動地點:科工館 北館 平等大道廣場、科工館一樓大廳廣場


活動對象:高雄市各幼兒園幼生及家長、國小學生、一般民眾等


活動內容:


1.遊藝展演


2.玩具夢想館展示


3.童玩DIY


4.遊藝體驗闖關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家長您好


    102.2/15()年假彈性放假關係,我們將另行於102.2/23(六)補課,若當日需請假不到班,再煩請家長來電或於聯絡本上告知班導師~感謝配合喔!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禾園嬰幼兒學校 整理


寶寶的睡眠問題的確讓許多新手父母感到棘手,別煩惱了!不論您家裡的寶寶有多難搞,專家的撇步都可以讓您輕鬆搞定寶寶,讓您不再老是掛著貓熊眼上班唷!


打造優質睡眠環境
「小寶寶乖乖睡,一暝大一吋。」睡眠對寶寶而言很重要!睡的好、吃的飽,孩子自然也就長的好。不過,往往孩子的睡眠狀況並不如媽咪所願,常搞得媽咪筋疲力盡,變成貓熊眼,到底小寶寶為什麼不能乖乖入眠?請專家來替您解答。
寶寶的睡眠時間需要多久?
寶寶整天不斷睡,到底一天要睡多久才算足夠?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龍鳳表示,寶寶的睡眠時間依照年齡不同而有不同,白天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寶寶的年齡而逐漸縮短。
李龍鳳指出,三、四個月大的寶寶,一天睡眠可分為四、五段,而且最長的一段睡眠在晚上,大都可持續睡五、六小時。到了六個月大時,大部分的寶寶可以睡長達七、八小時;辛苦了好久的媽媽終於可以睡個安穩的覺。一歲左右的孩子,則可以睡到十、十一小時。
李龍鳳也強調,然而每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睡眠的型態、時間也會有個別差異。睡眠建議時間僅供參考,只要小孩子睡得好,清醒時沒有疲倦、煩燥,那麼他的睡眠應該是足夠的;但有些較年幼的孩子較不易觀察是否睡眠不足,如果在延長睡眠的時間後,發現孩子比以前情緒更穩定,更能專心,就表示原來的睡眠是不足的。因此如果您的孩子睡眠時間比平均值少了一個半或兩個小時以上,而且易煩燥不安,行為舉止不恰當,可進一步懷疑是否因睡眠不足所引起。
找出原因根絕睡眠惡習
許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貝比為什麼總是精力旺盛,一下子就醒了呢?」其實想改善寶寶的睡眠習慣,擁有優質的睡眠時間,也不難!李龍鳳認為,只要找出影響睡眠背後的原因,問題多半可以迎刃而解。寶寶半夜啼哭的原因有哪些呢?
*嬰兒期:1. 饑餓 2. 氣質 3. 胃食道逆流 4. 嬰兒腸絞痛 5. 長牙
*幼童: 1. 生活常規 2. 環境不佳
打造優良睡眠環境
父母若是能提供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寶寶自然就能享有優質睡眠。李龍鳳強調,所謂安靜的環境並不代表要保持絕對安靜,甚至是一點聲音都沒有,只要少干擾,不要突然出現很吵雜的聲響即算過關。
*養成獨睡習慣:
寶寶當然要和爸媽睡在一起囉!這樣才方便照顧。其實讓嬰幼兒與父母同床共枕,很容易打斷孩子的睡眠,並不是很適當的舉動。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無自主能力的嬰幼兒,如果與父母同睡,蓋了過於厚重的棉被,反而會有窒息的危險,再加上大人睡眠時會發出輕重不一的聲響,自然會影響孩子。
其次,在孩子六個月大左右,就會開始有分離焦慮,需要時時刻刻感受到照顧者的氣息與陪伴,所以如果父母在孩子三~四個月時,錯過了養成孩子獨立睡眠的習慣,那麼就得等到孩子三歲之後,分離焦慮逐漸消失時,才有機會再著手訓練了。
如果寶寶起初不肯單獨睡,媽咪可以把小床搬到大床旁邊,接著再用布簾擋住,藉以隔開孩子;不論孩子如何哭鬧,媽咪都得堅持,不可以讓孩子上大床。
*安全的環境:
除了讓寶寶在睡眠時不受打擾之外,營造安全的睡眠環境也同等重要。建議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小床周邊要避免擺放柔軟、膨鬆的物品,如:枕頭、毛巾、太厚的被子等,以免有窒息的危險。
除此之外,許多父母會認為小嬰兒沒有抵抗力,將寶寶包的圓滾滾,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只要將室內維持在舒適的2426℃ 之間,寶寶是不用特別穿太多的。而為了讓寶寶有畫夜的區分,在寶寶睡眠時,也可以將燈光調暗。
改正寶寶睡眠惡習
依傳統的說法,吃的好睡的飽,寶寶的成長發育就不會有問題。何雲鳳說明,新手媽咪免不了會擔心寶寶睡眠時間過長或是不足,不過,若是孩子平常的作息正常,家長就可以判斷,孩子可以依需求來調整睡眠時間,不必過份擔憂。
3
個優質睡眠習慣養成必勝法
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才能打造優良的睡眠品質,也才能讓寶寶發育的更好。何云鳳表示,所謂的優質睡眠需包含生理及心理的穩定。像是:睡的沈不沈?時間固不固定?等。
那麼如果孩子的睡眠時間很不固定時,該如何改正呢?何云鳳說,一般在一歲左右的孩子會建議10點就上床睡覺,隔天89點間起床,下午34點間再小睡一會兒;同時為了避免影響夜間睡眠,在晚間56點間就不要再讓寶寶睡囉!除此之外,非常有育兒經驗的何云鳳也指出,有些錯誤的育兒觀念,的確會搞得媽咪筋疲力盡。
*小瞇兩分鐘有什麼關係,又不會影響夜間睡眠!錯!
有時媽媽會認為,讓寶寶小瞇一下就應該無所謂,但影響可大了!如果媽咪不小心讓寶寶小瞇了五分鐘,那麼晚上可能得與寶寶奮戰到三更半夜,讓媽咪一個頭兩個大,情緒自然也大受影響。要謹記,當孩子不小心睡著時,一定要立刻將孩子吵醒,帶孩子出走走走,或是陪他玩,務必將瞌睡蟲趕走。
*孩子被吵醒,好可憐,再讓他多睡一會兒吧!錯!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對寶寶的睡眠也有幫助。記住囉!不論寶寶前一天多晚睡,隔天早上9點左右一定要立刻把孩子叫醒,以免淪於可怕的惡性循環中。
*嗯!先哄騙小孩睡覺後,再起身做事比較方便!錯!
許多家長會有陪小朋友睡覺的習慣,但在孩子睡著之後,家長又會起身繼續工作,這是非常失算的做法。因為小孩非常聰明,他心理明白,「等一會兒媽咪就會離開。」因此,如果家長經常用哄騙的方法讓他上床,那麼要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起來玩。
建議不論寶寶聽不聽得懂,家長都必需告訴孩子,「媽咪只是先陪你睡,待會還有事忙,忙完了就會上床囉!」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媽咪的行蹤,避免孩子產生分離焦慮;而且在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後,孩子也比較不會情緒緊張,自然可以一夜好眠。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誕KUSO變裝秀


今年聖誕節想好為寶貝們裝扮的造型嗎?禾園嬰幼兒學校粉絲團舉辦《聖誕KUSO變裝秀》,將各位爸爸媽媽為寶貝們精心打扮的造型,展示在禾園的粉絲團上,歡迎大家來票選唷,更為可愛的寶貝們加油打氣!


 


【活動網址】



禾園嬰幼兒學校粉絲團





禾園聖誕KUSO變裝秀活動頁面

 


 


【活動時間】

報名時間:10111/5~11/30


投票時間:10112/5~12/21


得獎公布:10112/24


領獎時間:1021/7~1/11


 


【活動獎品】


票數最高前三名,可依序獲得下列獎品:









No1.【人氣獎


 


0-2歲~滿意寶寶瞬潔乾爽尿布(L)1


 


2-5歲~夢時代1000元禮卷



No2.【吸睛獎


 


0-2歲~貝恩超純水柔濕紙巾1


 



2-5歲~誠品1000元禮卷



 



 



No3.【亮眼獎


 


施巴沐浴禮盒1


 




2-5歲~家樂福1000元禮卷




 


【報名辦法】


參加資格:


家中有0-5歲幼兒,目前正就讀禾園,或透過禾園家長熱情推薦者,均可報名參加。


報名方式:


請爸爸媽媽為家中寶貝變裝,只要全身上下的衣物或配件,有與聖誕節主題相關,就能投稿參加票選。


投稿資料:


下載報名表,填寫照片主題、說明(例如設計理念、緣由、材質,都能為自己加分喔,約50-150)、照片1張、幼兒姓名、家長姓名、連絡電話、信箱、地址(獎品不方便前來領取者,須填寫寄件地址)、推薦者(非就讀禾園者,須填寫推薦者姓名),將報名表寄到 hoyuanedu@gmail.com,信件標題請註明為「我要報名禾園聖誕KUSO變裝秀」,經審核通過者,禾園會將照片、主題、說明上傳到投票專頁。


 


【票選方式】


請至禾園嬰幼兒學校粉絲專頁,按《讚》成為粉絲,參加投票活動,得票數最高的前三位參賽者,就能獲得禾園精心準備的獎項,爸爸媽媽也可以號召親友團來助陣喔~


 


【得獎名單公佈】


得獎名單於101/12/24 公佈在禾園嬰幼兒學校粉絲專頁,並另行通知得獎者領獎事宜,請得獎者於102/1/7~102/1/11前領取獎品,禾園聯絡電話07-390-9558(如資料填寫不確實者,或逾時未領獎者,均喪失得獎資格)


 


【注意事項】


1.      請務必遵守規則,如發布與活動無相關言論、違法或不雅之字眼,則取消資格。


2.      本活動獎品可親領或郵寄,主辦單位將於領獎時核對得獎者資料。


3.      本活動限台灣地區的粉絲參加。


4.      限一人以一帳號參加活動,如以多重身份參加,以及寄件資料有部份雷同者,主辦單位可取消其獲獎權利!


5.      主辦單位保留修改、變更活動規則,及審核、同意參加人之活動權利。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諮詢:美國眼科學院(ARVO) 蔡明霖博士


整理:禾園嬰幼兒學校


小朋友視力發育僅到六歲,六歲之前是小兒視力保健的最重要時期。一般而言,剛出生的寶寶平均視力只有0.050.01之間,他們眼睛所見的大概是模糊的影像及微弱的光線,6個月大的眼睛漸漸會發展立體感及距離感,對會動的東西非常好奇也喜歡用手抓東西,到了一歲視力可以到0.3左右,會對顏色產生興趣;3歲至6歲之前是眼球視力檢查的最佳時期,因為此時小朋友已經知道『上下左右』,而且也會比視力表了;而6歲小朋友視力大多已發育完全視力可達1.0。因此,務必在6歲之前進行視力檢查。


6歲小朋友視力1.0以上,表示小朋友視力發育正常,家長大可放心;但若視力不及1.0以下,建議家長儘快帶小朋友就醫。此時,眼科醫師會先檢查小朋友屈光不正的度數,並檢查戴上眼鏡後的最佳視力。若小朋友戴上眼鏡後視力1.0以上,表示視力發育正常,家長不須擔心;若小朋友戴上眼鏡後,視力仍不及同年齡之小朋友,則可能有遠視、弱視、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須儘速治療,家長不可不慎。


而在小朋友視力發育過程之中,身為家長及師長的我們可提供哪些協助呢?


A. 早期發現小朋友視力不良現象:


1.   是否瞇眼看黑板或看不清楚指定目標或皺眉瞇眼斜看目標。


2.   眼睛與書本過近。


3.   不能集中精神看書、做功課,學業退步。


4.   在近處看電視。


5.   頸項側彎,側著頭看東西。


6.   經常揉眼睛。


7.   有畏光情形。


B. 早期對小朋友進行視力篩檢:


家長可以至大賣場或超視購買視力表,如果視力表是E視標,則測量距離需隔 6公尺 ;如果視力表是C視標,測量距離需隔 5公尺 ,若視力低於上述年齡可達之標準,即需儘快就醫確定病因;若家長沒把握進行視力篩檢,可至眼科醫師就診,進行檢查。若小朋友戴上眼鏡後,視力仍不及同年齡之小朋友,則需要在6歲之前治療,因為兒童視力發育只到6歲。就如同身高只會長到20歲,若20歲時身高僅有 150公分 ,即使以後天天打籃球,身高也不會長高。六歲之後最佳視力0.5,日後即使積極治療,視力改善空間有限,家長不可不慎。


最後,提供小朋友愛眼策略五大招:


第一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1.      睡眠充足生活有規律:充足的睡眠讓眼部的肌肉與腦部的發展,達到完全的放鬆。而且根據國外的研究調查指出,睡眠期間完全熄燈比保留些微亮光造成近視的機會為低,因為睡眠期間的亮光仍會刺激睫狀肌的收縮使其無法完全放鬆,所以要儘量避免睡眠時間開啟夜燈的習慣喔!


2.      均衡的營養與豐富的維生素:深綠色的蔬菜和水果的攝取還是最重要


3.      多做戶外運動,最簡單的方式讓眼睛眺望無窮遠處,即六公尺


第二招-提供安全的居家環境


1.      避免彈射性玩具。


2.      避免兒童接近廚房。


3.      浴室清潔劑或化學用品應妥善放置。


第三招-培養適當的閱讀習慣


1.      光線要充足:照度至少350米 燭光以上,如果用右手寫字,光線應從左後照射,避免直接照射眼睛。


2.      選擇不反光的紙張,字體大小適宜,印刷清楚的讀物。


3.      桌面會反光時,可利用綠色墊板、置書架減輕反光的問題。


4.      坐姿要正確:避免趴著看書,畫畫。


5.      使用符合幼兒身高座高的桌椅:採用可以調整高度的座椅為佳。


6.      眼睛與書本應保30 -40公分以上的距離。


第四招-降低電視的負面影響


1.      距離以電視螢幕對角線的6-8倍較佳。


2.      觀看電視的角度不超過電視左右30度。


3.      畫面的高度較兩眼平視約低10-15度,以俯視為佳。


4.      30分鐘就要休息十分鐘以上,一天時間以不超過 1小時為佳。


第五招-眼睛受傷的緊急處理


1.      化學性灼傷大量清水沖洗至少十五分鐘。


2.      異物侵入,外傷勿碰壓或揉眼球,儘速送醫。


視力保健要從小做起,父母及師長的關心可使學齡前嬰幼兒視力多一份保障!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育兒生活雜誌


到底一歲大的幼兒飲食中需要多少蛋白質量?是不是真的因為他們正在生長發育,所以需要的很多?蛋白質是第一重要的營養素嗎?

正常攝取量
一歲小朋友的蛋白質需求量是多少?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的建議:對於在正常發育的幼兒每天的熱量需要為一千二百五十大卡,蛋白質二十五公克。以食物的建議攝取量為:

二杯牛奶
一個蛋
1/3 塊豆腐等豆類製品(一塊豆腐為四個方格)
1/3 兩魚
1/3 兩肉
1~1.5碗飯
1湯匙油
1兩深色蔬菜
1兩淺色蔬菜
1/3 ~1個水果

如果平均分配在三正餐、二點心而言,每正餐其實祇要半碗飯加1/3兩魚或1/3兩肉、1/3塊豆腐和半個蛋加上一兩青菜就足夠了。所以,肉量並沒有很多。如果是給肉鬆也祇要2/3湯匙就可以。

早餐如果是習慣給幼兒喝牛奶,應該再給一片烤土司;給麥糊粥的,可以在牛奶裡加入二到三湯匙麥粉調成糊狀,讓小朋友用小湯匙吃。最不適當的是加入奶瓶內讓幼兒直接吸吮,如此減少了唾液ㄇㄟˊ的接觸機會。點心的給予可以考慮些碳水化合物的餅乾類食品及另一杯的牛奶。但如果正餐不喝牛奶則可以把二杯的牛奶全放在點心裡。如此早餐可以給麥糊用溫水調開後加熱至滾後放入雞蛋花。

午、晚餐餵食稀飯或麵條者,稀飯半碗或麵條半碗,麵條最好切成小段。蛋白質的食物來源最好是動植物性食品都考慮。給 1/3 兩的絞赤肉、稀飯或麵條也都很適合。但記得都一定要再給青菜。青菜洗淨切碎、煮到稀飯或麵條時不用煨太久,選擇性以深色為佳。一兩青菜的量剁細了後約在二湯匙左右。千萬不要怕麻煩或討厭粥品麵點加入青菜後的顏色不美觀而不加了。因為從小不養成吃青菜的習慣,待進入到學童期後更容易偏食。

就算是蒸蛋,傳統的作法會以蛋為主再加蝦仁或絞肉,其實如果可以加些碎胡蘿蔔也挺好的。

蛋、牛奶是很好的食品之外,其實豬肝裡的營養素也很豐富。尤其是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B群的含量相當豐富,一星期讓幼兒吃一次,一次吃1/2兩是很好的選擇。作法可以考慮用豬肝湯或煮到粥品、麵點裡去也很好。

許多父母親會偏好蝦仁,蝦仁爽脆不會塞牙齒,雖然很適合幼兒。但需注意的是假仁的膽固醇可是很高,一隻又一隻的不忌量,可能就會增加了太多的膽固醇及蛋白質,而增加了肝、腎負擔。1/3兩的蝦仁大概祇有劍蝦三到四隻左右,所以餵食時千萬別大意了!蛋也是父母親的餵養聖品,一天也祇能一顆蛋(尤其是蛋黃),千萬別多給,造成身體的傷害可就不妙了!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禾園嬰幼兒學校


文/禾園嬰幼兒學校 編輯整理


寶寶12歲的時候,想尿尿的時候還不能及時告訴父母,有的父母把握不了寶寶尿尿的規律,於是乎就憑自己的感覺,覺得寶寶應該尿尿了就抱寶寶去噓尿,有的父母甚至為了省點尿布而不斷地讓寶寶尿尿。


也因此,雖然學習上廁所、認識大小便的是孩子,但往往最緊張著急的,卻是親友及父母,擔心的不外乎是~自己家孩子太晚學如廁?是不是發育遲緩?如廁的過程好像不是很順利,這樣正常嗎?愛孩子的家長,難免會想東想西,煩惱不已。其實,這就如同學習吃副食品(從流質到固體)和走路(從爬到走)一樣,父母也應該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才不會適得其反。畢竟「如廁」,可是代表孩子從寶寶期邁向幼兒期的重要里程碑呢!
一、如何提升訓練孩子大小便的成功率,有以下指標必須同時存在:
1.
大小便的動作看似簡單,事實上,卻是一連串生理機制的組成,必須觀察孩子從坐、站、走
一直到肌肉控制能力等發展成熟狀況而論。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可以在同一地點坐得住(超過5分鐘以上)、站得很穩,並且可以自由地四處走動,甚至出現完整的肢體動作(如出力抓取、扶住),就代表他的肌肉夠成熟,足以達到自我控制的程度,隨時都能進入如廁的學習階段。


2.就算以上所述的生理發展已趨於成熟,如果孩子對於大小便和如廁的相關事物,沒有表現出較大的興趣,也有可能是時機還未到,不見得代表有任何發育問題,因為如廁這件事對於孩子來說,畢竟是比較陌生的;且因平常以包尿布為主,馬桶或便器也不一定是孩子平常就會接觸的實體物品,難免需要一些時間來了解與適應。


建議能在平日生活中,適時加入如廁的觀念,長久下來,潛移默化中,多少會讓孩子產生興趣。
一般在學校通常吃飯或活動前後,孩子會有如廁的慾望,因此,可活用這兩段時期,但要注意此時期的孩子常常將『不要』當成口頭禪,所以帶孩子上廁所時,可直接告訴孩子:『小朋友!現在我們要去找 馬桶 先生,把肚子裡壞壞的蟲蟲尿出來嚕!』而非問孩子要不要(因為大部分孩子都會很自然的回答說不要~)。
3.
如廁不只是孩子的事,孩子最信任的莫過於父母,因此父母的表情和行為,都可能影響孩子對如廁這件事的看法,一般而言,2歲後是最佳學習如廁時間;但不少父母求好心切,擔心孩子落後一截,也因此忍不住提早讓孩子學習如廁,更因求好心切,難免讓孩子處在緊張氛圍中,反而可能讓他們將如廁認知為「不愉快的事情」。
一般在學校會在孩子尚未到達可進行如廁訓練時,先在教室內善加運用各種素材(如影片、玩偶、繪本、圖卡等),讓孩子先產生印象;接著孩子再大一點時,每天有固定四至五次的團體如廁時間,此時會直接接觸到自己的身體和大小便,有些小朋友會有疑問,老師也會藉機說明,如:為什麼會這樣尿尿?大小便後要沖水的原因等,甚至在安全教育方面,老師也會順道加入人身安全的課程,提醒小朋友要對陌生的碰觸有所警覺,該如何保護自己等。


 


二、經常出現如廁訓練時的錯誤方式:
錯誤與建議(一)
錯誤:小月媽媽(兒子2):因為擔心兒子尿濕了褲子,我媽媽總是每隔15分鐘就讓兒子尿一次。每次我媽媽噓噓噓……”了半天之後,兒子終於尿出來了,我媽媽就很高興地表揚了他。每次帶寶寶去做客之前,我也會讓寶寶先尿一下,也不管他想不想尿了。弄到現在寶寶好像不會憋尿,還有點尿頻,每隔15分鐘就尿一次,弄到我現在有點後悔。
建議:不要讓寶寶過於頻繁地尿尿,也不要讓他覺得尿尿了就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這樣的話寶寶就學不會憋尿,長久以往,寶寶的膀胱儲尿功能會越來越差,只要有一點尿就會有尿意,形成神經性尿頻。


錯誤與建議(二)
錯誤: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我就有意識要訓練她自己排便。我給她準備了一個尿盆,告訴她想尿尿的時候就去那裡尿,可是她好多次還是尿在地板上了,有時候實在氣不過就訓斥她幾句。
建議:中國的傳統觀念,特別是老一代認為,寶寶大小便訓練越小開始越好,聰明的寶寶不尿褲子。經常看到爺爺奶奶給仍
​​在襁褓中的寶寶把尿,很興奮地誇耀說,我家寶寶最聰明,不到1歲就不尿褲子啦!其實寶寶要訓練大小便的條件必須是身心靈都初步成熟後,大約2歲左右,才是比較適合的時機。
錯誤與建議(三)


錯誤:兒子2歲零3個月開始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可是身為媽媽,我對男寶寶如何訓練自主排便很糾結,究竟是要讓他先學會站著尿,還是先學坐著尿,特別是尿尿和便便經常一起排出來,我就更糾結了……
建議:男寶寶的排便訓練方法確實是跟女寶寶不同。媽媽可以先教男寶寶坐著便便,因為一般便便和尿會一起排出來,先坐著訓練如廁,會減少難度。等到寶寶學會了大小便自理,可以讓爸爸來教寶寶站著尿尿。爸爸可以一些有趣的方式,比較在便盆放一小片紅紙,玩瞄準的遊戲。



三、寶寶從尿布到馬桶的有趣進化史:
1
、胎兒寶寶: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噓噓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最初幾個星期就已經很肆無忌憚了,他居然在媽媽肚子裡毫無顧忌地尿尿!媽媽別驚訝,胎兒的小便和出生後的小便是不同的,實際上只是吞嚥下去的羊水,通過腎臟過濾又回到子宮罷了。而胎兒寶寶的便便則是不能吸收的羊水殘渣,要等到胎兒出生後的24小時候才排出哦。

2
、嬰兒期:不經過大腦思考的壞蛋
經過腎臟過濾後形成的尿液,會通過輸尿管一直流到膀胱。膀胱的出口處受到約括肌的控制,當膀胱收縮的同時約括肌就會張開,這樣尿尿就會排出來了。嬰儿期的孩子控制約括肌的神經系統要到9-24個月的時候才能發育成熟。在此之前,孩子的大小便完全靠自然反射,當他的膀胱滿了,就倒光而已,完全不用經過大腦思考!
3
1-2歲:開始意識到大小便了

1-2
歲的寶寶可以意識到自己要大小便了,但是還不能及時的提醒你。這個時候寶寶的約括肌的神經系統已經慢慢成熟,根據孩子的發育情況,有的發育得早些,有的則發育得晚些。寶寶會通過嗯嗯”“哼哼等提示語言或者一些手勢告訴你他想便便了,這時候媽媽就可以趕快給他準備個便盆。
4
2-3歲:可以開始學自主大小便了
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大小便是指寶寶意識到自己想大小便,而且自己去找便盆解決。大人提醒他要噓噓,這時候如果他正好也想噓噓,就尿出來,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會大小便,因為孩子學會大小便不是一天
​​兩天就能學會的,父母要有耐心地去訓練,並掌握科學方法。特別這時候是孩子逆反心理萌芽的時候,父母還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四、什麼時候才是訓練寶寶如廁的最佳時機
等到寶寶的約括肌的控制神經系統發育成熟,一般要到18個月至2歲半左右,這個時候孩子已處在膀胱準備階段,也就是說,一次排出的尿量比較多,尿後可保持尿布數小時不濕。要如何才發現孩子已經到了大小便自主控制最佳訓練時機呢?如果有以下現象,父母不妨試著開始鍛煉他了。
1
、能夠過控制自己身體平衡了,比如說摔倒後可以自己起來,或者即將摔倒時,身體能夠試著往前探以保持平衡。
2
、已經能夠行走,並樂意坐下。
3
、當有尿意的時候,能夠喚起大人注意。
4
、顯示出對控制大小便的興趣,喜歡跟隨大人進入廁所等。
5
、會將東西放回原處,能意識到大小便也應該有大小便應有的去處


五、如何教寶寶控制大小便
1
、訓練的季節最好是在夏天,這時候衣著簡單,換洗方便,假如被尿濕了,衣服也容易晾乾。
2
、訓練最好選擇在寶寶生活比較規律的時間段,這樣父母容易掌握和摸索寶寶的排便規律。小便的時候一般安排在剛睡醒、喝水一段時間以後,大便一般安排在餐後。
3
、允許寶寶出現後退的現象。因為後退是寶寶在學習排便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並不預示著訓練的失敗。
4
、面對寶寶訓練過程中的出現的問題,父母應持正確的態度,要有耐心,多鼓勵、少責罵寶寶,克服焦慮情緒,以免給寶寶帶來太大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
5
、在訓練過程中,父母和寶寶應建立起互相信任和相互協調的良好關係,如雙方關係緊張則應暫停訓。

禾園優質托嬰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